及往盛,开来学——《中国油画五百年》书评

朱乃正


及往盛,开来学

——《中国油画五百年》书评

朱乃正



meishubao/2017011317223775657.png  
  

  
  油画在中国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但它的真正发展,是进入20世纪以后的事情。中国油画的发展与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油画教育是构筑中国美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前辈大师的不断探索和众多油画家、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油画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后,构建了以现实主义为主流的油画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经过20世纪50年代学习前苏联的油画教育经验,我们逐步摸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油画教学和创作道路。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中国油画与美术院校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共生”关系。如果我们考察中国油画的发展状况,就会发现,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油画一直是以院校为生长基地,以院校师生为中坚力量。而美术院校油画专业的教学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又一直对中国油画创作的前景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院校油画教学的内容、方式和目的也随之发生变化。从世纪之交到今天,随着中国艺术格局的巨变,学院师生在教与学的观念上也是“与时俱进”。许多在过去一直是毋庸置疑的“定律”、“原则”,如今被新出现的一些理论和实践所质疑,诸如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问题、写实绘画形式在教学与创作上的地位问题等等。这些变化与我们的艺术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所处的地位有关,也与主流公共媒体的文化导向有关,当然更与一代新人如何面对人生、现实境遇、历史以及文化传统的种种心态有关。
  
  全球性的文化潮流也对油画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例如流行大众文化挤占精英文化的地盘、传统的绘画艺术逐渐走向边缘等等。
  
  当前“油画”已不是一个全球性的艺术问题,而是现代中国美术教育中特有的现象。油画作为学院内的专业学科设置,也只在中国出现,而作为一种学科而言,必然对从事这一专业的人提出诸如工具材料、技巧程式、学科体系等等一系列问题;同时,中国的油画家还肩负着一种重要的文化使命,即如何让这一艺术本土化,这一使命以20世纪早期徐悲鸿等前辈为启始先行,兹后至今,几代艺术家都相继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逐渐形成中国油画和油画教育自身的体系和轨迹。尽管中国油画和油画教育有如此厚积的基础和本土的巨大空间,但是,当下新艺术的发展态势,无疑也给我们提出了新课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20世纪的许多艺术现象逐渐被人们所认同,以前让人们所难以接受的现代主义艺术已经成为艺术传统的一部分。艺术的边界被打破,美术的领域被扩展,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地被用于艺术创作当中。观念艺术、行为艺术、新媒体艺术等等艺术形式似乎成为了当下中国艺术发展的新趋向。学院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美术教学由原先的“精英式”的授课方式,变成了普及性的大课堂。这些变化,使得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油画教育在中国美术教育中的位置以及所采取的方式,也不得不认真思考中国油画在新世纪的发展方向,这是我们中国油画界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对于中国油画发展及油画教育的研究成为我们中国美术界所密切关注的焦点,自80年代以来,中国油画界多次组织了全国性的研讨活动,这些活动既有助于我们总结中国油画教育的发展经验,又有助于中国油画史的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形成对策,以应对新世纪艺术格局转变所产生的问题。因此,对于中国油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并在这个时间出版这样一本油画文献,是具有很特殊的重要意义的。赵力和余丁两位中央美术学院的青年学者,经过近四年勤奋而艰苦的工作,对从油画在中国出现,到20世纪末的四百年间的历史文献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在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编年体例进行分类和归纳,为包括中国油画教育在内的中国油画史的研究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在此,我也希望以此书来缅怀那些对中国油画做出贡献的前辈大师们,并期望着中国油画事业和研究工作不断走向繁荣,再创新的辉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