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发起人手记:《中国美术报》艺术整合亲子活动初尝试

王原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9-06-10

4月2日是联合国指定的“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中国美术报》在2019年4月1日出版的第145期中,用四个整版做了关于艺术与孤独症、艺术与治疗的专题。(点击阅读:当你望向“星星”,“星星”或许也在回望着你)这让我想起了十多年前曾经做过志愿服务的一家孤独症教育机构,我很好奇如今那里是什么样子。

恰逢《中国美术报》网主办的2019“金童星”全国少儿美术大展正在作品征集阶段,项目负责人计划在今年的展览中开辟单独区域展示特殊儿童的绘画作品,带着这个诉求,我决定在十年后再次拜访这家机构——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

meishubao/2019061010484119350.png

1993年,创办之初的星星雨校舍

拜访前我几乎搜索了近年来关于星星雨的所有资讯,得知当时的创办人田惠萍已经退出管理层,成为了星星雨的理事长。也知道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已设立了星星雨专项基金,国内外的企业、机构都在持续地给予星星雨资金或实物支持。我想象星星雨现在应该发展的不错。

meishubao/2019061010490372860.png

十多年前,我做志愿者时的星星雨

星星雨依然在双桥东路,但搬到了马路对面。从外观上看,校舍和办公区并未觉得较之十年前有太多改善。我和王培培、李翔两位老师聊了近三个小时,参加美术大展的事很快便达成了一致,同时得知星星雨管庄校区将在六一节当天正式揭牌。

meishubao/2019061010551393553.png

七易校舍,星星雨管庄新校区揭牌

我回到单位后与同事进行了沟通,当即决定借儿童节的机会在新校区为孩子们做点事,将此作为“金童星少儿美育公益项目2019”中的一站。

我突然想到“氛围音乐”这个刚听说的新概念,虽然还没有感受过,但我想象音乐或许能营造出一个更接近于孤独症孩子的世界。孤独症患者的一大特征是沟通交流障碍,所以我提出,有没有可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多种艺术相结合的氛围,看看在放松的环境下,他们是否能找到其他的表达途径。就这样我们联系上了做艺术融合教育的耿海珍、张琦夫妇,没想到他们早已将我的想法付诸了实践,并对这次公益活动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但鉴于孤独症儿童最大的特征在于沟通障碍,我们也心存很多担心,如果活动效果适得其反,那不如不做,于是我们又陪同耿老师、张老师来到星星雨做提前沟通,并观察了孩子们上课和活动的情况。

在了解到孩子们的具体情况后,耿海珍老师一度想放弃六一节的活动,她认为她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观察这些孩子,担心匆忙的做第一次尝试会太仓促,而且仅仅一次的活动在她看来不会起到什么效果。但在大家的劝说下,耿老师最终还是决定先利用儿童节的机会把这种课程活动形式呈现给家长。

在推翻了多个方案后,耿老师和张老师决定减去所有华丽的部分,回归到感知的最原点,群体特点的最原点,活动初衷的最原点,最终确定以“生命动律永远是感情的基础”为出发,拿出了25分钟的课程方案。活动将分两场进行,每场由10组家庭参加,由一位家长带领一个孩子,用家长的感知向孩子传递基础的韵律感,通过引导家长完成亲子活动。

meishubao/2019061010554654658.png

活动工作人员合影

meishubao/2019061010562141174.png

“我想亲亲我妈妈”

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家长与孩子围坐在教室中间,家长从身后环抱住孩子,在慢慢进入到音乐的情绪后,大人和孩子逐渐放松并闭上双眼,随着音乐声的起伏,身体也慢慢随之摇摆。接着,老师让大家平躺到地面,孩子躺在家长身上。这时令人动容的画面出现了。平时好动难以控制的孩子在找到一个舒服的姿势后都乖乖的搂着自己的父母躺着,有的孩子开始不断地亲自己的妈妈,有人却开始流泪,父母,老师,工作人员……

meishubao/2019061011004728210.png

“老师我能换一个颜色的油画棒吗?”

张老师告诉孩子们,那张铺在地上的巨大白纸是一个时空隧道,穿过隧道的尽头你可以去挑选一支你最喜欢的颜色的油画棒。当每个人拿到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后,他们开始在那张大纸上作画。这时有个孩子跑来问张老师,“张老师,我能换一个颜色吗?”张老师就让他自己挑选想要的颜色。要知道对于具有沟通交流障碍的孤独症孩子,能够说出这样征求意见的问句,只能说明他已经在这个环境中完全放松了自我,产生了信任,并全情投入到了画画这件事中。

meishubao/2019061011001884094.png 

我的画板是无限大

让我们的记者涵涵止不住眼泪的是一个选了蓝色画笔的小男孩。老师刚开始说让大家随意画出自己想画的东西时,他坐在大大的画纸上,默默的绕着自己画了一个圈,将自己“围”在了圈里。他的父亲看到后说,“你可以想画在哪儿就画在哪儿。”于是,他开始忘我的将他的蓝色线条画出了白纸,画到了地板上、墙上、门上……虽然他只用了单一的线条,但我们能体会到在他的眼里这些线条是立体的,他们沿着地板、墙面、门窗无限的延伸、生长,他们也许是大树,是房屋,是天空,是飞鸟…

meishubao/2019061011015465590.png

meishubao/2019061011023839431.png

我想和你做朋友

孤独症孩子一般都自顾自玩耍,很难结伴。但是在穿越时空隧道的时候,一个小男孩在跟着妈妈穿过隧道后,又跑了回来,找寻了一会儿后他躺到一个小女孩的身边,和她一起又穿越了一次隧道。到了画画的时候,有个小女孩在完成了自己的创作后,走到另一位小伙伴身边,虽然她们没有交流,但她仿佛像是在征求小伙伴的同意,然后她们一起挑选了颜色,共同完成了剩余的画面。

十多年前的志愿者经历让我留下了不知道该如何与孤独症患者沟通的心理障碍。大多数不了解孤独症的人都会在初次接触时急于从他们身上得到反馈,但这种心理一般是不会立刻得到满足的,过分的急于求成甚至会适得其反。不知道该为他们做些什么,这是我放弃在星星雨做志愿者的原因,也导致我在那之后不敢轻易与他们直接接触。

meishubao/2019061010595475199.png

孩子们的拥抱融化了我的心结

课堂上有个小女孩似乎并不太喜欢画画,看到别人都还趴在地上涂涂抹抹,她站在画纸边缘显得孤独而手足无措。当时我正在她身边看别的孩子作画,她似乎想加入但遭到了拒绝。我小心的先是轻轻安抚了她,看到她没有躲闪,我又单手搂住她,这时她转了过来趴到我怀里,我心中有些迟疑地慢慢抱住她,就这样持续了几秒钟,她小小的身体突然让我放下了心里的包袱,持续了十多年的心结好像就在那一瞬间被打开了。


家长反馈

家长对活动的事先了解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参与程度和活动的效果。由于准备时间的仓促,我们没能在活动前与家长进行直接的沟通,只是由星星雨的老师组织了提前报名。

最终共有19组家庭参与了本次艺术整合亲子活动,孩子年龄为2-6岁。活动后,19位家长都给予了正面反馈,所有家长都表示未来还会参加同类课程。其中多位家长在反馈中提到了音乐的放松作用,但只有极少数家长谈到亲子关系,也有家长只是把它看作是一次单纯的绘画课程。

有一位家长的留言给我印象深刻,“对音乐的感受从绘画中表现出来”,这或许能够代表我们对活动的最初期望。

meishubao/2019061011030262991.png


活动小结

当我在十多年后回到星星雨,我发现他们的社会关注度提高了,资金保障更全面了,影响力也更大了,但关于孤独症患者成长、教育、生存、陪伴等等的实际问题依然赤裸裸的摆在面前。

1982年,陶国泰教授确诊了中国第一例孤独症患者,是一个6岁男童,如今他不过43岁。而世界上第一例孤独症病例是1943年在美国确诊的,患者唐纳德·特里普利特如今已86岁。且不说西方对孤独症的诊断和研究比中国早了近40年,面对目前孤独症高达1/58的发病率,随着孤独症患者年龄变大,他们的父母逐渐老去,随之而来的新的社会问题该如何解决?

相比之下,对于这一至今仍无法探究原因的症状,《中国美术报》通过艺术的方式切入只是微不足道的力量。我期望媒体的作用不仅仅是提升大众对孤独症的了解、包容和接纳,更希望通过媒体的持续发声,能引起专业机构、相关领域专家的更多关注,用专业的力量为这个群体解决切实的问题。

能够发现美育思蒙的耿海珍和张琦老师,就是《中国美术报》发起本次活动的一大收获。不论是《中国美术报》、星星雨教育研究所,还是美育思蒙,我们都认为这次艺术整合的初尝试不会是一次浅尝辄止的行为,关于艺术之于孤独症的愈疗作用的探索和研究我们会继续进行下去,也希望有更多怀抱爱心的专业人士加入到其中。


延伸阅读

艺术治疗小史

徐光兴:一千个自闭症儿童,就有一千种不同的症状

“金童星·少儿美育公益项目2019”牵手星星的孩子共度儿童节

以国家美术力量推动少儿美育发展“金童星·全国少儿美术大展2019”启航

金童星·少儿美术大展开幕式暨颁证仪式:千余名“小画家”走进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跟随“金童星·少儿美育公益项目2018”过一个不一样的六·一儿童节

  此文章为原创,任何个人或机构在未经过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转载或引用用于商业用途。如有用于商业用途的目的,请提前联系我同意后方可操作。联系邮箱:vip@zgmsbweb.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