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空下看非遗 —平分秋色的线下与线上展陈

张娜娜 (中国艺术研究院)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6-11-29

 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人类在满足物质生活的情况下,文化层面的意识形态以及认知观念也在不断的提升。为使我国优秀的遗产、技艺、文物等能够延续和传承下去,将保护对象的损坏程度降到最低,我们急需加强对非遗展示工作的研究。一方面,可以筛选出价值最高、效果最好的展陈项目,并明确未来展品的征集目标;另一方面,根据非遗名录的具体分类,可以归纳总结各类型不同的特点,因地制宜,探究多元化的展陈形式,为非遗的保护、传承、教育、传播寻求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随着城市网络的进一步发展,思考、阅读、观展、娱乐等都在进行着重新的塑造,虚拟时空下信息的获得变得更加灵活,人们在线下和线上两个时空有规律的生活。目前非遗展示与传播多集中在博物馆中,成为展示文化的代言物,线下展览为非遗展示的工作内容之一,线上传播展示也正在迅速发展,但是无论以何种方式展示,其都应该作为一种媒介活动,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与观众发生互动。

八音坐唱1.jpeg八音坐唱

 

一. 线下静态展陈

   非遗馆中的静态展陈与传统博物馆的静态展陈形式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具有实物陈列这一展陈形式。但是有别于传统博物馆的展陈,在非遗馆中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具有的文化特性,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展示媒介形成全新线下“静态”展陈,包括实物、文字、图片、语音、多媒体等方式。如实物陈列,对于任何博物馆来说,应该是最核心的展品。实物展示主要运用图片、文字、印刷品、展板、展柜、展架、雕塑、沙盘等视觉物体达到展览所要表达的目的,使展览更加多样化,展示内容的诠释更加详尽。如黔西南兴仁县苗族博物馆,所展内容比较直接、清晰、客观。与此同时,红外音频、多媒体装置的运用,使传统实物展示形式更加生动。又如成都非遗博览园的“民族音乐体验台”借助音频技术及点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音乐进行展示。参观者站在体验台的中央,通过双脚点击相应的曲目名称来完成点播,置于参观者上方的音响设备就能播放不同的民族音乐,整个展示空间的布置十分简洁,通过纵向线条烘托视觉效果。多媒体互动技术的应用,在传统静态陈列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展示形式的变化,得以将非遗馆的地面、展厅顶部、墙面充分利用。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展示,有利于多层次地表达陈列主题,展陈方式更加立体化,与观众的互动更加明显。因此, 对不断发展的线下多媒体技术在非遗传播上提高关注度是非常有益的,这样不仅符合了艺术的发展规律并且能够将其合理的运用到非遗展陈设计中,而且还为非遗馆今后的展陈发展指明方向,是非遗馆展陈设计创新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实物展陈的局限性。

 

二. 线下动态展陈

动态展陈是非遗展陈的特色和亮点,是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遗产特性决定的。这一特性的反映是观众和传承人的参与并通过他们的语言或行动所表现的动态过程。动态展陈的展示形式包括:技艺展示、舞台表演、教学体验等。如一些手工技艺和美术类的展示项目,是需要观众近距离的观看并有所体验才能达到展示的效果,刺绣手工技艺展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件刺绣作品的完成需要较长时间,我们在博物馆内或市场上看到的刺绣都是已完成的作品,因而这样的展示有违活态遗产保护的原则。非遗馆内定期进行传承人现场展示刺绣的精髓及绝活,每个观众根据自己的需要实时的进行观看和学习,也可以与传承人进行现场的互动,与传承人进行对话和交流,从而完成活态传承的展示。如黔西南地区南龙古寨的布依族八音坐唱,传承人亲自示范、教授,观众参与其中,进行交流学习,简单掌握些许演奏技艺,并感受这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所带来的天籁之音。

 

三.网络平台展示

   网络平台展示形式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把实体博物馆展品和相关的知识进行信息化处理,进而利用网络这一信息平台进行信息传播。世事变迁,一向低调沉稳的博物馆如今也走进了线上时代。设备控制技术在信息时代被大规模的运用,使利用手机等无线终端设备成为传播最流行的手段之一。继网站,短信,博客,微博之后,微信在一夜之间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爱不释手的“新游戏”,更成为一个即时发布、即时回应、操控性很强的个性化“新媒体”。众所周知,我国的非遗项目类型繁多,数量庞杂,各项目之间存在很多关联。如陶瓷的烧造技艺,由于其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材料的选择、拉坯上釉技艺、烧窑技艺、典型人物等方面所具有的信息量巨大,我们在有限的展示空间内不可能进行很详尽的介绍,而对于非遗来说这是一个整体,也是最核心的地方,可以利用无限网络技术以及线上平台进行展示,其优点在于展示的信息量大,展示详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对比较灵活,而且其需要投入的资金也相对较少,后期的维护也较为集中、方便。这种网络平台展示可以开发出多种界面,使观众能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浏览,使展览更加简易化、个性化。

博物馆手机APP.jpeg博物馆手机APP


四. 全线时空商业展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以非营利为主的展馆,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开辟一些结合商业的展示,不仅丰富了展示的内容和手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展馆的亲和力,更是人民生活状态的反映,满足群众对非遗产品的需要,落实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保护原则。同时,非遗传承人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真正把非遗的生产性保护理念落到实处。现在国内的一些非遗展馆为了适应展示的需要,单独开设餐厅,把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中适合餐饮类项目引入展馆,将展示功能与餐饮功能相结合,吸引力更强,并将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广泛流传,将中国的餐饮提升到大文化的层面上进行诠释。当然,这种商业性的展示只是小范围的传播,受众群体有限,大多是来观展的人员。但是技艺互联网平台时空的延展性,可以发散思维,从而进行线上商业活动,进入各个互联网、手机APP中进行展示和售卖,让更多的消费群体加入到非遗的商品活动中,使人们可以在不同时段和不同空间区域内进行社会互动,实现文化传承和利益双赢的局面。

文化需要亲身体验,需要亲力亲为,人民大众只有身临其中才能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同样,在观看非遗文化时,观众也应该身临数字化时空之中才能全面的观看和体验到它的内涵与魅力。非遗的传承不仅仅是传承人的责任更需要人民大众的支持与鼓励,参与其中,才能将携有中华民族核心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民族音乐体验台.jpg

 民族音乐体验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