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50年后你们才看得懂我的画

贺玮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7-06-22

meishubao/2016121610221044231.png

黄宾虹

黄宾虹的一生有很多种身份:富商家的公子、衙门的抄写员、制墨作坊主、造假币的革命党、古玩店老板、鉴定家、美术理论家、编辑、学者……但在他生前,很少有人视他为画家。他曾预言道:“我的画要五十年后才能为世人所知”,可见他当时的孤独与落寞。

黄宾虹生于一个富裕的徽商家庭。虽然6岁就显露出极高的绘画天赋,但“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才是家族对他的期望,所以黄宾虹的人生目标从一开始就不是做一个职业画家。13岁的黄宾虹第一次赶考就中了秀才,父亲黄定华大喜过望,不再严格约束他读书,并允许他随意浏览家中收藏的古人字画,从此黄宾虹便彻底沉浸在了古人的山水意境之中。二十岁应试举人,黄宾虹名落孙山。此时,黄家布号的生意受到外国机器生产的布料涌入国门的冲击,陷入困境。随着家族日渐衰落,黄宾虹的仕途之路也不了了之。

在家过了几年与古画为友的闲散日子后,黄宾虹不得不外出谋生。他到扬州的远亲,世代为官的何家借住了一段时间。何家收藏的大量宋元名家真迹使黄宾虹爱不释手,终日临摹。22岁的黄宾虹所临摹的古画已经可以乱真。两年后,经朋友介绍,黄宾虹谋得了一个两淮盐运衙门录事的职位,开始了小抄写员的生活。但在盐运衙门里,黄宾虹看到的是触目惊心的官场诡道,不愿同流合污的黄宾虹决定离开。

1889年,黄宾虹回到歙县老家,与父亲一同经营起了一家制墨作坊。由于制墨的需要,黄宾虹开始研读墨史、墨谱等书籍,对不同墨种的特点都了如指掌。正是因为这段经历,黄宾虹晚年用墨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的画能做到积墨十遍仍可见纸纹。1894年,父亲黄定华突然去世。远在扬州销墨的黄宾虹闻讯赶回歙县。也许是因为对时局的失望,办完丧事,黄宾虹决定在家守孝三年,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meishubao/2016121610251415181.png

40岁时的黄宾虹

1898年,戊戌变法的序幕拉开。闲居歙县的黄宾虹得知这个消息后,平静的内心起了波澜。在谭嗣同南下招揽人才之际,黄宾虹主动托人约见了谭嗣同,二人相谈甚欢。此后,黄宾虹开始频繁参与维新活动。然而不过百日,戊戌六君子就义的消息便传到歙县,黄宾虹作为维新派的朋党,只能连夜出逃,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

1904年,黄宾虹在芜湖结识了柏文蔚、刘师培、陈去病、苏曼殊等革命志士,与他们一起成立了“黄社”。名为研究诗文,实为纪念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及其非君论而命名,暗中宣传革命。黄宾虹的思想由此从立宪派的忠君保皇转变为革命派的坚决反清。为了扰乱清政府的金融体系,为革命提供经费,1906年冬天,黄宾虹接受革命组织的安排,决定在自家后院私铸铜币。革命党人从外地运来了铸币机,还派一名师傅负责铸造技术。然而次年六月,正当首批铜钱出坯,还未印字的时候,就被人告发。黄宾虹闻讯再一次连夜出走,辗转到了上海,参加了“国学保存会”,开始了近三十年的编辑生涯。

meishubao/2016121610241143661.png

黄宾虹在上海美专

黄宾虹在上海参与编辑的报刊有《政艺通报》《国粹学报》《神州日报》《真相画报》《国是报》。1911至1913年,由黄宾虹主要负责的《美术丛书》陆续出齐。这套丛书,分四集,每集又分10辑,共40辑,包括书画、雕刻摹印、瓷铜玉石、文艺、杂志等5类,共257部,可谓宏篇巨著,当时在学术界影响很大,刘海粟称其以美术“为后学提供了津梁”。黄宾虹还是中国近代美术运动的开先河者,在沪30年中,黄宾虹参与或发起组织的美术团体就有九个。

1912年,清帝退位,新任安徽都督、黄宾虹的故交柏文蔚来信邀请黄宾虹回安徽议政,面对这个绝佳的机会,黄宾虹选择了婉拒,从此远离了政坛。

1922年,60岁的黄宾虹家中被盗,他经营多年的古玩店“宙合斋”损失惨重。半生收藏的古印一夜之间不翼而飞,加上时局动荡,军阀混战,黄宾虹感到了无生趣,于是变卖了家产,回到当年和谭嗣同第一次见面的地方——安徽贵池池阳湖边,再次过上了隐居生活。可不到两年,池阳湖的一场水灾便淹没了黄宾虹的“世外桃源”。

此后,黄宾虹开始四处游历讲学。1933年春,黄宾虹应邀去成都讲学,一次独游青城山,遇上大雨。山中烟雨朦胧的景色给了黄宾虹极大的启发。是夜,十余幅《青城烟雨册》问世了。黄宾虹在后来给友人的信中写道:“青城大雨滂沱,坐山中移时,千条飞泉,令恍悟,若雨淋墙头,干而润,润而见骨,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如果说做墨商的经历使黄宾虹精通墨法,那么这次游青城山的经历则让黄宾虹彻悟了水法。他在诗中写道:“我从何处得粉本?雨淋墙头月移壁。”此刻对水和墨的透彻理解为他“浑厚华滋”的艺术风格奠定了基础。

meishubao/2016121610300966063.png

1932年黄宾虹(左二)在四川

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将故宫博物院的一批珍贵书画文物南迁,当时在上海市博物院工作的黄宾虹参与了这批文物的鉴定工作。这次机会使年逾古稀的黄宾虹得以饱览历代传世名作。鉴定结束后不久,北平古物陈列所和北平艺专向黄宾虹发出了邀请,希望他去北平任教。黄宾虹欣然应允,不料刚到北平就爆发了卢沟桥事变,日军很快占领了北平城。黄宾虹开始了他伏居京城十年的生活。十年间,除每周二在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室讲课外,黄宾虹闭门谢客,每日专心读书作画、研究著述,自谓“于故纸堆中与蠹鱼争生活”。在北平的十一年,黄宾虹完成了由“白”到“”的转变,画风开始变得黑密厚重。对他来说,画画似乎永远是一种探索,如果有了新的感悟,他会把多年前的作品拿出来继续完善。但他对自己的画仍不“吝惜”,常常随手送人。然而时人将黄宾虹视为美术史家、社会活动家、鉴定家,甚至是文学家,却无人认可他的绘画。

meishubao/2017062216033110522.jpg

1941年黄宾虹在北京

1945年抗战胜利,黄宾虹兴奋异常,他写信给友人说自己“无异脱阶下之囚”。1946年春,81岁的黄宾虹复任北平艺专教授,每周都策丈前往上课,从不间断。1948年,黄宾虹接受了杭州国立艺专的邀请,举家南迁。

meishubao/2016121610331780391.png

1947年黄宾虹(右二)与友人在北京

从89岁的秋天直到90岁的夏天,黄宾虹因患白内障双目视力急剧下降,读书和写作必须借助于放大镜,然而就在这段半失明的时间里,画家的艺术和思想奇迹般的臻于化境,最终形成了“黑密厚重,浑厚华滋”的艺术风格。据他的学生回忆,黄宾虹的画大都不是一次画成,而是一张画反复画多次,这个过程可能持续几年甚至几十年。层层积墨使得一张薄薄的宣纸像铁板一样,敲击起来发出噔噔的响声。但此时的黄宾虹,超越了那个时代太多,以致在他去世后几乎没有博物馆愿意接受他的捐赠。最终,浙江博物馆勉强接收了他的作品,但只是搁置一边,直到30年后包裹才被打开。

卢辅圣在《黄宾虹的绘画艺术》 一文中写道:“要论体悟之深邃,则谁也不如黄宾虹。他那混迹于笔墨意象、会心于艺术真谛而不知老之将至的‘个体特质’,是追求使然,学养使然,生活使然,寓含着人的审美个性对于审美的对象全面占有时所焕发出来的灵性之光。有了这种灵性之光,作画便成了一种忘却墨之在案、笔之在手以及我之为我的自洽活动,一切都不假造作,一切都不期而然,一切都从心所欲不逾矩,恰如得“道”的修道者。”

meishubao/2016121610271423589.png

1954年黄宾虹在杭州飞来峰写生

6月19日,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专场拍卖上,黄宾虹的《黄山汤口》以3亿4500万元成交,打破了黄宾虹作品在2014年创下的6267.5万元的纪录。在作品进入艺术品拍卖市场24年之后,黄宾虹的作品终于突破了亿元大关。而黄宾虹的其他身份也终于被人们淡忘,鲜有人再提起革命党黄宾虹、商人黄宾虹、鉴定家黄宾虹……剩下的只有画家和美术理论大家黄宾虹。


meishubao/2017061613582426616.jpg

黄宾虹  黄山汤口 立轴 设色纸本  (约15平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