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士 | 陈小翠:闺秀才情似水,留做千秋佳话

鱼丽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7-09-13

摘要:在一张洁白淹润的纸上,钱塘才女陈小翠写下《为郑逸梅先生画花鸟占题》:“微禽身世可怜生,风雨危巢夜数惊。借得一枝心愿足,夕阳无语自梳翎。”


meishubao/201709131544418562.jpg

陈小翠


陈小翠留做千秋佳话

 鱼丽

 

在一张洁白淹润的纸上,钱塘才女陈小翠写下《为郑逸梅先生画花鸟占题》:“微禽身世可怜生,风雨危巢夜数惊。借得一枝心愿足,夕阳无语自梳翎。”

这首令人回味的绝句小诗,宛若风雨人生的眉批,掩映着清怜的身世,细读之余,觉得是刻画着陈小翠的孤清自身,有沉郁凄凉的况味。

闺秀才情似水清。这位浙江杭县女子,也是一流人物,她与南唐李后主同月同日生,是著名南社社员天虚我生的女儿,兄长陈小蝶,既会文,又会书,词曲书画样样精通。可算家学渊源深厚。陈小翠生活于其中,自然耳濡目染,养成清隽才情。她四十六岁时,她受上海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之聘,任诗词教授;五十七岁,受聘于上海中国画院为画师。可惜好景不长,才女的浮生晚景偏与悲凄相缠。小翠晚年时,女儿翠雏已远去法国,她只得单身索居。她因有兄长在台湾、女儿在巴黎的复杂关系,可想而知,“文革”中不免饱受凌辱。一九六八年的夏日,陈小翠引煤气自尽,终年六十七岁。就像繁华散尽难免加倍萧索一样,陈小翠的孤清离世,更显刻骨铭心。

meishubao/2017091315454251600.jpg

安徽大学教授刘梦芙钟情陈小翠曾经的闺阁情怀,为她写下洋洋洒洒一篇长论,细述陈小翠与诗人顾佛影一段鸳鸯惊散的爱情往事,又对陈小翠的遗著二十卷《翠楼吟草》推崇备至。陈小翠会吟诗、作词。诗比李清照,词堪与吕碧城、丁宁、陈家庆、沈祖棻等诸名女词人相并论。诗坛耆宿陈声聪先生评述陈小翠的诗——“脍炙人口,郁有奇气”;其词“芬芳悱恻,无一点脂粉气”。有多少艳情女子想脱略掉这一点脂粉气,可也并不是容易之事,陈小翠却做到了。她的词集有十三卷,既怀文人书画文玩的情趣,又有闺秀笔记念旧的幽思。《翠楼吟草》洋洋大观,偶尔读到一首,心便偶有余弦拨动,很有些江南绿梦的感觉。

闺阁女子的作曲填词不过是感年华、惜春华,但我却偏对那些拈韵雅集很感兴趣。《翠楼吟草》中,另有两卷为《翠楼曲稿》。原来陈小翠还擅于作曲,有中国曲学史上最后一位闺秀曲家之誉。杭人郭梅女史,曾用《泼云蓝写不尽你心头痛》一章,来写倚翠楼主陈翠娜,也就是陈小翠的曲史。无事时,只将她的诗、词、曲,那么囫囵地读一遍,也已觉满目清雅,很有些“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人文意趣。这是传统文学开出的玉树琪花。

女画家会写诗、会作词,那就有了文人画的意境,有了文人孤高清绝的情趣。陈小翠应该算是孤高清绝的,置诸于一帮钗影鬓鬟的女子中,她只爱以翠绿姿影行世。她定是爱极名中的“翠”字,所以一路“翠”下去——又名玉翠、翠娜,别署翠侯、翠吟楼主,斋名翠楼。宛如刻得一枚印章,小巧秀气,翠意吟吟,钤于画幅上,真的是“点翠”了。陈小翠将情怀落笔于一个“翠”字,是一份圆满,也是一份特出。陈小翠不仅出生之地翠影隐约,写诗作文也翠意不已。翻读《翠楼吟草》,时而消夏词,时而秋宵颂,时而司香曲,时而对酒歌。一个闺阁女子的闲愁吟,透露出的闲情与生活绾合得规规矩矩,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受那份闺秀的清幽,身心俱凉。想她,是用尽心力地把日常生活里的诗意给拢束起来,吟就一段绿梦词。

陈小翠的花鸟画,翠鸟栖枝,淡墨写意,比文人枯笔墨写又更胜一筹。喜欢她的画不止一点理由,其中有我熟悉的清趣,清丽笔墨收拾得那么干净,小不盈掌,花草纤秀。加上雅致的画笔功底,不像有些女画家只会描摹艳丽之景。她的那一幅幅翠鸟,或许可以算得上闺秀雅玩,也或许可以成为深闺里的珍藏。

作为喜诗书画的学子,只是在门槛外窥视鬓影衣香,当然不甘心。较好的追忆是临摹她的画,读她的诗词,想念她沉穆光影里那一抹翠绿。于是,从网上收藏了八帧翠鸟画作,一帧一帧地翻看。闲时观赏仿佛中宵望月。那些翠鸟栖在枫树、翠竹、枇杷树、樱桃枝、石头上,又灵动,又清雅,是清淡园子里的雅致旧梦,像极宋词里的意境。

meishubao/2017091315460617307.jpg

近一段时间,日间的工作有些枯燥。于是夜静更深,便愈想沉寂在这民国的闺情幽趣之中。翻看那些女画家的点点滴滴,有满树着花的繁绮之美,陆小曼冷傲,陈小翠孤清,顾青瑶坚贞,庞左玉秀媚……又很自然地了解到陈小翠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的一段因缘。书画会中,有“文学陈小翠第一”的说法。插叙一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女子书画会于我是个传奇,有着没来由的亲近之意,为它加上许多雅致的美好想象。只要稍有涉猎女子书画方面的,便会知道中国女子书画会的精彩篇章,其中有情节,有故事,起承转合得非常耐看。话说至近代,上海滩以诗词书画造诣著称的才女名媛纷然跃出,满枝暗香,直浮出墙外。一九三四年,中国女子书画展在上海举行,陈列作品达六百多件,可谓惊艳人间,赞誉纷披。参加的女画家记录不一。有冯文凤、吴青霞、汪德祖、谢月眉、顾飞等闺阁名流,自然也包括陈小翠。她因文笔了得,还担任《女子书画会刊》的编辑。既是同仁,自然会有一些共同的兴趣与爱好,对她编辑的这本刊物也经了一下眼——封面“中国女子书画展览会特刊”几字,用隶书写就,下有“鹤山冯文凤署”的落款,有一股沉穆的清贵之气。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三年间,陈小翠与顾飞、冯文凤、谢月眉四人连续三次举办“四家书画展览会”,那是她们的春花,她们的秋月。艺术领域向来是男人驰骋的天地,闺阁女子于此经营,引世人青眼加之,有人称赞她们的作品“不但可以称霸于女界,竟然可以压倒须眉”,显示了闺秀女画家深怀的胆识与情趣。

meishubao/2017091315463261646.jpg

女作家以文自况的不少,女画家兼诗人当是以诗画自况。施蛰存先生晚年艺事掇拾,曾出版《云间语小录》一书,他特意在该书的封面选用一幅小翠的山水小品。其间枯林萧瑟,荒寒孤寂,时有流云散淡其间,于温婉中寓疏旷的意味。画面上,有陈小翠自题的一首五言小诗:“落叶荒村急,寒星破屋明。不眠因酒薄,开户觅秋声。”才女诗与才女画一样难得。陈小翠的这幅画,这首诗,别有一番深情寄托其中。让人想到她的才华,也想到她的遭遇,不管诗与画如何婉转曲回,实可解读其中微妙的世情。颇让人感慨的是,她与施蛰存在年轻时曾有一段如烟往事,可说是“儿女赓词旧有缘”。四十二年前的1922年,两人皆才华横溢,曾联袂为周瘦鹃的《半月》撰写《儿女词》,可谓珠联璧合,引时人称赞,甚至差点结成姻缘,却因施蛰存自愧寒素而没能在一起。四十二年之后两人再度相逢,沧海已然桑田,才有机会再续这份文字因缘。只是头白相逢亦惘然,陈小翠赠之以《翠楼吟草》,施公则还之以咏怀绝句,为那段旧缘增添一段文人佳话。

小翠诗画俱佳,为后人留下无尽遐想。青岛学者薛原精于写作又喜好书画,他在微信上展示买于青岛书城的《翠楼吟草》,并特地说明是和潘伯鹰《玄隐庐诗》同时段买的,“因书画而了解他们”。北京《藏书报》的张维祥留言问:有小翠的画册吗?自然是没有。我正在翻看2011年2月22日许宛云写的《我认识的陈小翠先生》一文,正留意着最后一段话:“年复一年,翠雏女士一别再无音讯。如今各方面条件渐趋成熟,让我们来共同完成《陈小翠先生诗画选集》的出版工作吧。”心里正想着倒没留意到陈小翠有画集出版,张维祥又发微信问我小翠画册一事,于是将报纸拍照发他回复说“没留意着”。三地文人于同一时间想到小翠的文与画,真正是心有灵犀。可见关心小翠其人其画的有不少。

暮春时去长乐坊,老弄堂安静淡然,见枇杷树亭亭,果实累累于枝头间。盛夏时节,忍不住再去,枇杷树青翠依然,果实已然不见。时光倏然地让人心惊。想一代才女陈小翠曾居住于此,或也曾那样地从树影下走过,心里吟咏的又是哪一首词句?她与居于愚园路的施蛰存相距并不算远,与施公相互吟唱,却是后半个世纪的事了。前尘旧事,恍然如梦。

陈小翠与书画、文史界的人士频频交集,蕴含了世人少有的才情,人生可谓色彩斑斓。其人虽然后来历尽寒霜,可却显云淡风轻。她的书画人生,像是兰闺里添了一幅兰亭画,好留做千秋佳话。

 

此文章为原创,任何个人或机构在未经过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转载或引用用于商业用途。如有用于商业用途的目的,请提前联系我同意后方可操作。联系邮箱:vip@zgmsbweb.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