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快递 | 《历史不是镜子》:谁在“创造”历史

马少华


山东画报出版社

meishubao/2018022611173885577.jpg

书名:历史不是镜子

作者:马少华

责任编辑:秦超 梁培培

出版日期:2018年1月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透过当代审视古代的著作,作者通过《列子》《史记》《后汉书》《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料,将真实的历史人物故事置于古今人性相通的背景中,于委婉叙事中阐释政治与人性的幽微之理。该书既秉持历史的客观性,见解的犀利独到性,又不乏精彩的故事和风趣幽默的文笔,这是一本“有思维,有趣味,有品位”的历史普及读物。

作者简介

马少华,男,1980年生,现居山东济南。历史杂志《旧闻新知》主编,已出版图书《世相西游》《百年口号》《民国碎片》等。《读者·原创版》签约作家。

序言

人的思维是很容易“固化”的,自从唐太宗李世民说了那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一千多年来,把历史当成镜子就成了所有人的共识,没有人再想去重新定义它。

其实,“历史”这个词并没有特殊的意义,昨天的事到了今天成了历史,今天的事到了明天也成了历史,谁也没有规定昨天的故事就不能发生在今天,也不能发生在明天。

我们在看历史故事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个故事在唐朝不是已经发生过了吗?怎么在明朝又出现了?难道真的有穿越?比如《来来来,给你讲个故事》这篇文章,就介绍了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春秋,一个发生在战国,如果按照“以史为镜”的观点,这样的故事发生一次就够了,没必要到了战国再发生一次。之所以同样的故事一再发生,说到底还是一个人性的问题,只要人性还在,故事不管多么荒诞,都有它发生的必要。每个人都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做该做的事,所以,“借古讽今”这个词我一直不明白它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今”如果真想改变,实在没必要拿“古”来说事儿。

我做编辑多年,可能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把几件相似的或相反的事放到一起来观察,如果我们只看一件事,也许不会有太多的感触,但当把一件跟它相似或相反的事放在一起,一下子就能看出它们有意义的东西了。

meishubao/2018022611224246168.jpg

贾岛

比如《贾岛的两次撞车》,关于贾岛的撞车事件,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不管是撞的贾岛,还是被撞的韩愈,都表现得非常温馨,非常正能量,因此也被人们千古流传。但实际上,真实的版本并没有这么正能量,而是让人很心酸,贾岛不但没有得到韩愈的点拨,反而被抓进了大牢。但是,真实的版本为什么没有得到流传?这就牵涉到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了:我们的历史是由谁创造出来的?

你可以说是帝王将相,也可以说是劳动人民,但有一个事实你不能忽略,那就是:所有的历史都是由文人记录下来的,所有的文学作品、市井话本、民间故事,也都是由文人有选择地加工过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几乎所有的文字资料,都不可避免地站在了文人的立场上。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历史其实是由文人创造出来的。

回到贾岛的这个故事,人们之所以选择第一个版本而忽略第二个,其实正是表达了文人的愿望。类似的典型例子还有三顾茅庐,虽然知道它是假的,但我们仍然愿意去相信它,流传它,因为它表达的是文人被尊重、被重视、被重用的愿望。

所以,贾岛的第一个故事版本能一直流传下来也就不难理解了,不光是文人在推崇,老百姓们也都很认可,因为它让人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温暖。至于故事的真和假,倒没那么重要了。

meishubao/2018022611240980780.jpg

张巡

还比如《第三条路》,张巡的“吃人”事件一千多年来争议不断,无数人都在讨论张巡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挺张派强调他的无奈与悲壮,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在退无可退的情况下,只能弃卒保帅,这也是我们从小就接受的主流教育;而倒张派则以孟子的“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不为也”为理论纲领,突出他的无道与残忍。

倒张派从人性的角度来批判这种吃人的行为,自然很能引起众多老百姓的共鸣,但是他们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他们只是站在人性的角度发出感慨,却无法回答在那种情况下张巡到底应该怎么做。

不能不说,这是中国人的一个思维盲点。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而且是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投降?历史上很多人都这样做过,后果是成为世人唾弃的汉奸;坚持?历史上也有不少人这样做过,后果是遭受世人的非议。

meishubao/2018022611242878576.jpg

《奇葩说》

现在有个网络节目非常火,叫《奇葩说》,我每期都看了不止一遍,这个节目之所以火,就是因为它提供了更多元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让你在一个别人设定好的思维模式里转来转去总也转不出来。

写完这本书,当然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一些东西,启发也好,励志也好,都因人而异,但我希望不要包括“借古讽今”这个词,因为这个词实在太低级了。还是那句老话:只要人性还在,故事不管多么荒诞,都有它发生的必要。作为作者,我更希望您看到的是这个历史故事是否好看,只要好看,就足够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