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刚:从精英教育到普及教育——中国书协准备好了吗?

苏刚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8-04-04

【本期话题】书法教育:教育为谁?

策划:李振伟

编者按:书法是中国人最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艺术,在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更需要正确认知中国书法艺术与书法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近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表示,书法教育事业已经纳入“国培计划”,“国培计划”由中央财政拨款5.5亿元,由教育部全面落实(面对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严重匮乏的现状,教育部、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已将“翰墨薪传”纳入“国培计划”)。中国书法家协会将用五年左右时间,培训全国中小学书法种子教师和省地县三级书法教研员约7000人,并以此引领推动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以便从书法角度提升国人的文化素养,是值得鼓励的。不过,我们需要探讨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财政拨款是否都能切实用在教师培训上?培训的教师是否能够称职?以及社会上的艺术培训在普遍以考级为追求的状况下,中小学的书法教育是否能够避免?在此,本期时评特以“书法教育:教育为谁?”为主题,邀请各位学者批评家共同探讨。

meishubao/201804051540231086.JPEG

从精英教育到普及教育

中国书协准备好了吗?

□苏刚

当下,通过敲击键盘已经成为主流文字录入方式,拿起毛笔书写逐渐成为一件非主流的艺术形式。

但在文化身份的自我养成上,汉字书写是促进中国人进行文化基因自我确认的重要手段。

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书协“翰墨薪传”纳入中央财政拨款支持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一部分。从传统文化面临科技发展带来的困境来看,这一政策出台显然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毕竟,在一个全球“信息化”的时代里,国家仍是疆土、利益划分的重要界限,而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凝聚力和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内容。

举例来讲,无论你在纽约、还是伦敦,只要在公园里看到打太极拳的人,你就知道他是中国人,无论来自大陆、台湾还是香港,因为太极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同样,汉字书写不仅意味着你可以识读它,而且可以在它产生几千年后继续使用它与人进行交流,这是比太极拳更为有力量的文化形态。它不仅具有文字层面上交流的意义,同时具有文化交流的意义。

meishubao/2018040416563547566.jpg


然而,以中国书协及其举办过两年的“翰墨薪传工程”活动现实来看,中国书协主办下的书法国培计划仍然有两个重要的问题值得认真准备。

一个是中国书法国培计划的核心是对中小学生进行书法普及教育,而中国书协所主办展览及其旗下的各种国展入选培训班,其本质是精英式教育,即以大量淘汰的方式选择入选作品,同时选择书协入会人员。这是中国书协以往培训与国培计划的重大不同。或许,有人认为精英都搞的定,普及自然不在话下。这种看法是简陋的,关键之处是忽视了中小学生的书法接受态度。

meishubao/2018040417015893391.jpg


实事求是地讲,无论参加中国书协培训的这些学员是为了入选全国级别的展览,还是提升自己的水平,他们都愿意为提升自己的书法艺术水准奉献时间与精力,乃至大把的金钱。

也就是说,这群人以成年人为主,学习书法的欲望强烈。

但是,一旦书法教育进入普及教育体系,接受书法教育的主体由成年人变为少年儿童,在缺乏高考这种现实利益约束的情况下;在缺乏考试排名的教育部大纲要求下,如何针对少年儿童学习心理进行有效的书法教育,并没有引起中国书协的足够重视。试想,如果接受培训的老师都没有这方面的训练,接受书法教育的儿童又能如何?

meishubao/2018040417050597144.jpg


在升格为“国培计划”之前,“翰墨薪传”已经举办了两年,中国书协官网2016年10月17日是这样报道的:“‘翰墨薪传’培训项目作为国家级纯公益性书法教育培训项目,大大激发了广大基层书法教师的学习热情。培训期间,各地先后密集组织高水平讲座、观摩交流展共30余场。专家甘于奉献、认真负责,学员热忱主动、勤勉刻苦。通过五天紧张的培训,学员在理论素养、书写水平、教学能力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由此可见,“翰墨薪传”在对教师扩展书法专业知识和书写技能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对于真正接受书法教育的对象——少年儿童,缺乏书法接受切实有效的研究与准备。虽然在个别培训班中提到了课时少以及书法教法的问题,但中国书协基于成人教学的培训模式尚未改变,基于儿童心理学、儿童艺术学展开的书法培养体系尚未完全展开。

尤其需要明确的是,国家此举并非为了将来多出几个书法家,而是为了保证中华文脉不至于在中小学生那里发生断裂,为了孩子们未来切入中国文化核心埋下伏笔与铺垫。与培养几个书法家相比,这个任务要重要的多。

一般来讲,以往的中小学教学中的“写字课”并没有上升到艺术领域的高度,在“中小学生书法进课堂”的活动中,书法背后的中国文字、中国历史、中国文学以及中国传统美学的内容势必要逐步渗透进来。

对此,邱振中先生认为:“应该找到一种办法,让今天所有学习毛笔字的人心中都保留有一条可能通向书法艺术的道路。这种书法艺术与传统书法艺术不同,但它们有保持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与现代意义上的艺术不无相似之处,但它们优势深层次性质不同的两种艺术。”然而,以书法精英式教育通过大量书写来实现的教学目的模式取代当前的书法普及教育中所应该采取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规划,书法国培计划的真正目的显然难以实现。

meishubao/2018040417042413395.jpg


另一是在全面脱离书法实用功能以及课时极少的前提下,如何提高书法教学效果,避免成为一种“摆设”成为值得深入思考的主题。

根据教育部2013年1月18日发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第三章实施建议与要求,第一节教学建议与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学科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中进行。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小学生在每周一课时,每课时45分钟的前提下,通过传统的大量书写进入文化层面的传统道路几乎难以实现。也就是说,在完全脱离实用的基础上,在极少学时的前提下,中国书法的中小学书法普及教育如何切入中国文化的中心,这对于中国书协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课题,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综上所述,“翰墨薪传”升格为“国培计划”显然可喜可贺,更何况有强大的国家财政支持。但是,中国书协在欣喜之余,能否在新形势、新条件、新挑战的氛围下将书法国培计划顶层设计做好、做到位;在具体项目实施中站在中小学生的位置考虑书法教育,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