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与观念——蕾切尔·怀特瑞德的“负空间”雕塑

编译:阿弥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8-11-08

meishubao/2018110815125331580.jpg

Rachel Whiteread,Stairs, 2001 

© Rachel Whiteread

在英国女艺术家蕾切尔·怀特瑞德(Rachel Whiteread)之前,尚未有艺术家放弃表现物体本身,转而去塑造围绕在物体周围的空气的。是她,让“负空间”(Negative Space)的观念进入了雕塑实体。怀特瑞德常常用浇注法制作作品,但她并不是将金属、石膏、橡胶或者玻璃纤维等熔化后倒进模子,制造常规的、生活中原本就有的物体,而是将物体周围的空间“封存”或“凝固”后呈现在大众面前。她以“反雕塑”的方式,颠覆了大家对雕塑的传统认知。作为第一个赢得特纳奖的女性艺术家,她用具有纪念碑性质的作品继续探索着有关“不在场”与“缺失”的话题。

meishubao/2018110815230518587.jpg

Rachel Whiteread, Untitled (One Hundred Spaces) ,1995

Photo: Saatchi Gallery

怀特瑞德1963年出生于伊尔福德(Ilford),后搬至伦敦生活。她的母亲是一位艺术家,参加过1980年代伦敦的女性主义展览。她的父亲是一名地理教师,非常支持妻子的事业,并主动将家里的一些房间改造成工作室。良好的氛围使得怀特瑞德和两位双胞胎姐姐从小便可以自由探索艺术。长大之后,她常常提及童年的经历对她是多么重要。1987年,怀特瑞德毕业于斯莱德艺术学院雕塑专业,获得硕士学位。也就是同一年,她开始了自己的职业艺术家生涯。

主要作品

- 衣柜 -

Closet

1988

meishubao/2018110815361683482.jpg

Rachel Whiteread, Closet, 1988

Photo: Wall Street Journal

这是怀特瑞德早年的一件重要作品,出现在她硕士毕业后的第一个个人展览上。根据她本人的描述,创作的过程是这样的:“我只是找到一个能让我联想到童年的、一个我非常熟悉的衣柜。我将内部空间清理干净,只留下组成衣柜的最必要的结构。然后将它关好,在上面打几个孔,用石膏填满其内部。当内部固化后,衣柜的外部被拆掉——内部被完美地复制下来。”这种对家庭用品不易被人观看的空间的表现,成为她之后几年的主要工作内容。

这个优雅、高大、表面覆盖着黑色毛毡的几何形体让人想到唐纳德·贾德的极简主义雕塑和巴尼特·纽曼的抽象画。与同时代的YBA艺术家(Young British Artist联盟,代表艺术家为达明·赫斯特)不同的是,怀特瑞德不热衷于进行个体叙事,而更倾向于让材料本身说话,以此来引发一系列情感上的,有时是怀旧的想象。在这件作品中,常常紧闭的衣柜和其表面令人窒息的毛毡制造出一种幽禁的氛围,让人想起童年玩捉迷藏时藏在里面狭窄空间时的体验。


- 幽灵 -

Ghost

1990

meishubao/2018110815390154960.jpg

Rachel Whiteread, Ghost, 1990

Photo: Gagosian

《幽灵》让怀特瑞德跻身于当代著名艺术家之列。她开始浇注更大的家庭空间内部构造,比如壁炉、浴缸和水槽——直到整个房间。在伦敦希森黑尔画廊(Chisenhale Gallery)的一次个展上,她终于实现了这个想法。

怀特瑞德选中的空间是位于伦敦北部的一间维多利亚式客厅。房间拥有简单清晰的门廊、窗户和壁炉,这符合艺术家对作品最终呈现效果的想象。而之所以将作品取名为《幽灵》,是因为它的外形如同坟墓一样,并且,当人们从“外面”审视原本是将自己置身于内部的空间时,是否会有种自己也被浇注进石膏体的感觉?虽然整体观察时,作品看上去是由几何体拼成的极简形式,但走近观察,你还可以看到诸如电灯开关和钥匙孔等细节。


- 无题(躯干) -

Untitled(Torso)

1991

meishubao/2018110815401652322.jpg

Rachel Whiteread, Untitled(Torso), 1991

Photo: Tate

《躯干》是对一个暖水袋内部空间的固化,它的颜色也是与其“母体”一致的肉色。与此同时,它又与人体躯干的形态不谋而合。这没有肢体和头部的躯干,让人联想起时常是残缺的古典雕塑(当然,大部分非雕塑家有意为之,而是在发掘过程中造成的残缺。但这种残缺也被奉为经典,比如断臂的维纳斯)。但显而易见地,不管是在形态和观念上,怀特瑞德的作品又与之相去甚远。艺术家似乎是要通过这种形式,对传统的雕塑主题和方式做出挑战。

然而,这个脆弱的、“胖乎乎”的作品给人最强烈的情绪,是它和一个小生物的连结——它像一个背部向上躺着的新生儿。那是一个司空见惯、让人想要接近却又感到不安的东西。热水瓶也是温暖和舒适的,让人想要贴近。但眼前的作品却绝非如此。通过作品,艺术家凸显了自己制造悖论和矛盾思考的能力,她能够创造出一种神秘的感觉,并赋予一个寻常物情感和思考的力量。


- 无题(房子) -

Untitled (House)

1993

meishubao/2018110815440859369.png

Rachel Whiteread, Untitled (House), 1993

Photo: themodernhouse

既然已经尝试过复刻房间,那么复现一座房子的内部也不是不可能。1993年的《房子》便是对伦敦东区一座三层楼房内部空间的呈现。这件作品的创作手法和《幽灵》相同,只是规模更大一些。因为其规模,作品只能在原地展出。

作品完成后就成为了著名的景点,每天都会有上千人前来参观。不过,它也招致了很多争议。《独立报》的评论家安德鲁·格兰汉姆-迪克逊(Andrew Graham-Dixon)称之为“本世纪由英国艺术家创作的最杰出和有想象力的公共雕塑”,而当地议会主席艾瑞克·弗朗德斯(Eric Flounders)却认为那是一件怪异之作。当地的议会决定将之拆除,虽然收到了很多希望永久保存这件作品的请愿,但作品只存在了11周的时间。

该作品为怀特瑞德赢得了该年的特纳奖。也就是在颁发奖项的那一天,她收到了政府勒令拆除该作品的决定。这个颇为戏剧性的事件也为此件作品增添了另外一个维度:不受政府欢迎的建筑会得到拆除的命运,这正是伦敦的很多贫民区所面临的困境。


- 大屠杀纪念馆(无名图书馆) -

Holocaust Memorial (Nameless Library)

1995-2000

meishubao/2018110815460991206.jpg

Rachel Whiteread, Holocaust Memorial, 1995-2000

Photo: Wikipedia

这件作品位于维也纳的朱登广场(Judenplatz),为了纪念在大屠杀中死去的奥地利人民。水泥和钢筋建筑组成的“纪念馆”和艺术家之前的作品一样,不能参观,而只能观赏。

纪念馆看起来像一间紧闭房门的图书馆,其表面是书脊朝内书页朝外的书本,大小和厚度完全一致,仿佛是收藏了一本书的无数重复版本。但是,正如在屠杀中死去的受害者们一样,这些书再也不可能打开了。而将书本作为纪念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多地是指代被称为“书本民族”(People of the Book)的犹太人。

meishubao/2018110815520822514.jpg

阳光下的纪念馆一角

Photo: Wikipedia

正如艺术史家蕾切尔·卡利(Rachel Carley)所言:“在怀特瑞德的指引下,书本的可阅读空间——一个随着时间在不同的尺度中流动的叙事通道被强制关闭了。怀特瑞德选择表现相同高度的书本,让其形式与百科全书和官僚主义产生联系,让人想起纳粹对官僚主义程序和保管记录的痴迷。纪念馆上的书指代的是一个被根除的知识系统,那些故事永远无法被讲述,就像书本作者的生命被切断一样。”


- 堤岸 -

Embankment

2005

meishubao/2018110815484861559.jpg

Rachel Whiteread, Embankment, 2005

Photo: arte.sky.it

《堤岸》由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委托创作,被放置在美术馆的涡轮大厅。作品由14000个半透明的白色聚乙烯纸板箱组成。像巨型方糖加工厂一样,这些盒子被成堆摆放。当观众漫步其间时,它们如同白色巨塔般耸立。

怀特瑞德在当年早些时候去了趟北极,这和作品的形式有很大的关系。而另外的灵感则来自艺术家母亲过世的经历。在整理母亲遗物的时候,艺术家被一个简陋纸板箱所承载的情感所震撼,因为正是这些稀松平常之物,承载并映照了人生的重大时刻。怀特瑞德以母亲家的10个盒子为模型,将它们放大、复制,使之成为作品的基本组成单位。

本文译自The Art Story,有部分删减、补充和改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