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艺术关系的当代诠释 ——阿鸽艺术的心路历程

林木  来源:中国美术报 发表时间:2016-03-14

       1960 年,从未离过家的瘦小的 12 岁彝族小姑娘金叶阿鸽骑着马,在苍茫宏阔的大凉山崎岖山路上边走边哭地走了三天,才到达有汽车的地方,这一切都因她被选送去四川美术学院民族班读书。这“幸运之神”不仅改变了阿鸽的命运,而后的阿鸽也给当代画坛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话题。

       1964 年在四川美院完成学业,16 岁的阿鸽以一幅水粉宣传画作为毕业创作,随后被分配到四川省美术家协会。这个协会的驻会画家群是中国当代版画的中坚,包括李少言、牛文、丰中铁、李焕民、吴凡、吴强年、徐匡等在内的一大批杰出版画家。在这个强大的版画群体中,阿鸽很快就进入了版画创作的角色。

       “紧紧地贴在生活的大地上,让来自生活的感悟与体验成为自己艺术创作的动力、内涵乃至风格的本源”,这是了解阿鸽艺术的根本所在。

       刚进入四川版画群体的阿鸽是在现实主义的文艺观念下创作自己的作品的。阿鸽的第一部作品即木刻组画《我的阿妈》,就是以她最熟悉的阿妈的生活为题材,反映推翻奴隶制后彝族人民的新生。这无疑是阿鸽艺术深深扎根于生活大地的奠基之作,也是忠实于生活的标志与象征。从此,阿鸽的艺术就紧紧地贴在生活之中。她深入藏区,深入彝寨,一去数月、大半年,在现实生活中体验、感悟、写生、收集素材,创作了一批以写实为基础的现实主义版画作品。阿鸽的作品以反映彝族、藏族妇女儿童题材为特色。这位出自彝族奴隶家庭的女画家,以其真诚而朴直的情感,反映他们翻身作主后愉快幸福的生活。其作品中有大量现实生活中生动细节的描绘:放牧、赶集、赛马、祭拜,对生活的憧憬,对理想的向往,以及美丽的妇女、可爱的儿童……少数民族生活得以以独具特色的角度在阿鸽笔下呈现。以光影关系为基础,以精湛的刀法构成的点线面为特征的黑白木刻版画,是四川这批版画群体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之一。四川版画群体以其充分的现实关怀与精湛的写实性版画语言的结合为特色,在全国版画界独占鳌头。作为这个群体优秀的一员,阿鸽亦凭此画风,连续在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及全国版画专题展上斩获从铜奖到金奖的各种奖项,现实主义版画风格使阿鸽成为中国版画界最优秀的画家之一。阿鸽获得包括“鲁迅版画奖”等在内若干重要荣誉,其作品《鸽子》还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充分证明了阿鸽在中国当代版画界的实力与地位。当阿鸽的夫君,著名版画家徐匡继续沿着这条现实主义版画之路,把此种高度写实与精湛刀法演进到出神入化、叹为观止境界的时候,阿鸽却另辟蹊径,开始了独具个性的艺术之路的新探索。

       如果说,20 世纪 80 至 90 年代是阿鸽从 70年代之前的现实主义木刻创作(以黑白木刻为主)转向具中国意象艺术性质的水印版画的探索与创造阶段的话,那么,进入 21 世纪之后,阿鸽的版画开始直接向更具中国传统艺术特色的水墨艺术挺进。这位迷上水墨艺术的女画家在 21 世纪最初几年仍然是沿着版画思维的惯性以水印木刻的形式直接呼应水墨人物画的效果,人物用线豪放洒脱,奔腾激越,与其此前版画创作中的大气雄强风格在内涵上一脉相承,但造型则更加简练、抽象,线条的运用更富于中国画笔墨独立审美的诸般特性。例如 2003 年获第十六届版画展铜奖的水印木刻《雪》,2004 年的水印木刻《奔》。出于对水墨造型的迷恋,这位女版画家除了用版画家的手段以水印木刻的方式复制水墨效果外,还可以效果更好的丝网版画的方式直接复制水墨效果。这种尝试或许是从 2006 年的《月亮的女儿》创作开始的。阿鸽先画了一幅水墨画稿,并以此创作了一幅黑白木刻《月亮的女儿》。到 2008 年,阿鸽又把这幅造型洒脱简括、不拘一格,笔墨潇洒自然、灵动活泼的水墨画稿,直接制作成为丝网版画。尽管直到 2010 年,阿鸽以水印木刻的方式追求宣纸水墨效果的努力并未停止,在《彝族少女》(2010)一类作品中仍有很富效果的传达,但此阶段,一批越发注重笔墨自身意味,人物造型抽象概括至几无五官轮廓的水墨作品大多仍被转化复制成为丝网版画,如 2008 年的丝网版画《夏日的影子》等一批作品。丝网版画虽具复制功能,但版画比之水墨原稿,毕竟还会丧失许多墨色层次,也会丧失水墨宣纸的丰富质感和特殊材质感。——既然如此,何不直接在宣纸上画水墨!作为版画家的阿鸽开始突破版画的界限,用她独特的知识结构和审美趣味直接跨界画起彩墨人物画来。这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地画出一大批彩墨人物画作品。

       正因为不是从明清文人画传统入手,亦非传统宗教画宫廷画进门,阿鸽的彩墨画自行其是,另成系统。她喜欢畅快急速的节奏,故其用线奔腾跳宕,恣情而为,虽无以书入画之讲究亦无“五字笔法”(黄宾虹对“笔墨”之“笔”法的归纳)之安排,但提按顿挫,长短疏密,亦里呼外应,和谐成体。又喜用大块重墨淡墨之墨块,这里亦无 “七字墨法”(黄宾虹对“笔墨”之“墨”法的归纳)墨象之幻变,但显然源自黑白版画块面构成,其浓淡黑白之墨块白块组合,在相互穿插彼此渗透中,在墨色水纸的质感呈现中,彩情墨趣亦盎然生焉。

       在这里,来自大凉山的彝族女画家那天生的民族特性又不可遏止地迸发出异彩。阿鸽彩墨之彩,主要来自彝族工艺色彩之特色,以黑为主,辅以红黄白,传统绘画之墨如果象征文人之雅,其用色多以色和墨以消火气,但阿鸽画中,墨之黑在彝族中则为高贵精神之象征,辅以火红炽热之红,太阳光明之黄,其彩墨之情感意象当然别树一帜(色彩这种彝族文化特色在阿鸽早期套色版画中已比比皆是)。尤其那黑红二体,亦匠心别裁。阿鸽彩墨人物其造型概括简约以至高度抽象,这里自有西方版画尤其是现代版画抽象构成的因素(这与阿鸽曾游学西方有关),又有阿鸽从小耳濡目染彝族艺术纹饰的抽象倾向之影响……阿鸽从自心自性出发,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在彝族的文化承传中,在中外艺术的交流中,在如此丰富而复杂的心象交织中,为我们奉献别具一格的彩墨艺术:一种根植于传统精神之本质,又来自于现实生活之体悟的艺术。

       阿鸽的艺术是忠于自我心性的艺术。从以真实反映生活的现实主义艺术来表达翻身作主人的喜悦,到从民族个性出发的意象性主观再造,进而在版画与国画间融合跨界,再到版画与水墨画创作心心相印而又并行不悖,阿鸽的艺术历程是一天衣无缝自然生发的真诚的心路历程。南梁刘勰《文心雕龙》有《通变》篇论艺术之 “常”“变”:“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源”。又说,“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言及通变之根本。阿鸽的艺术在传统中驰骋,此之为“常”;又在无限丰富与变幻的生活中感悟体验,此中有变;其凭情负气一变而再变,此乃心性之艺,情感之艺,当然又是艺术与生活关系之当代典范。与今日时髦无心亦无生活之根的“创新”不可同日而语也。(原文有删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