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院曹意强教授速写展在南京开幕

林梢青 郑施诗  来源:钱江晚报 发表时间:2017-01-11

摘要:曹意强教授,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美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以艺术史与艺术理论的研究而闻名国内外。最近,他的首个个展——《曹意强速写展》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出他近年创作的60余幅速写精品。

中国美院曹意强教授速写展在南京开幕

记者 林梢青 通讯员 郑施诗 


2014.01.11,葡萄牙波尔多,建筑大师Alvaro Siza


2014.01.11,葡萄牙波尔多,波尔多建筑学院外景大桥


2014.09.30,巴黎飞罗马途中


    曹意强教授,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美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以艺术史与艺术理论的研究而闻名国内外。


    最近,他的首个个展——《曹意强速写展》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出他近年创作的60余幅速写精品。


    在说明他作为一个著名艺术史学家的思想与眼光之前,不妨从他的生活说起。


    和许多美院的老师一样,他喜欢在杭州南山路的中餐厅里“解决”自己的晚饭。有一次,等的朋友还没来,他找了只干净的餐碟,拣了菜盘里的虾仁、扁豆、胡萝卜和葱花,“创作”了一份亦中亦西拼盘。然后,那顿饭吃得特别满意。


    用餐饮界的标准来看,是很有“米其林三星”范儿,而用评价一幅画的术语来形容,则是:造型独特、色彩丰富而和谐。


    这样浪漫的艺术情节,时时在这位艺术史学家的日常生活中发生。在曹意强看来,艺术的体验绝不止于深奥的书面,而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相应的,在他看来,艺术创作与艺术研究是一体的,没有隔阂。在这一点上,中西艺术史都不乏先例。


    言归展览,曹意强早年毕业于美院版画系,而重拾画笔,他强调的不仅是回归画界,而是——一个艺术史学家的眼里,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自美院版画系毕业后,曹意强转身跨进了艺术史研究的领域,整整三十多年,不再画了。


    在范景中先生的鼓励下,他开始与英国著名艺术史学家贡布里希通信,1991年获全额奖学金,赴牛津大学攻读西方艺术史,师从哈斯克尔、贡布里希和巴克森德尔三位艺术史泰斗,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


    而重新拿起画笔,是在2014年的一次旅途中。


    那一年,曹意强和此前的数十年一样,为学术活动往返于国内外的各个机场。记得是在欧洲的某个机场,身边围绕着各种各样的人,各色各样的语言,眼前的场景突然触动了他。


    几十年不画,但指尖的记忆没有随时间溜走。


    在长长短短的旅途中,他竟攒下了两百多幅速写。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美第奇教堂、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光影、英国牛津的歌手、葡萄牙波尔多建筑学院的外景大桥……在上海飞巴黎的途中、巴黎飞罗马的途中、罗马至佛罗伦萨的列车上等等……细查那些作品的时间与名字,无意间记录了他这一年多的旅程。


    对于其间的感受,曹意强说:“速写是审美地体验与理解生活的便捷方式。”但三十多年后重拾画笔,对一个热爱绘画的学者而言,也是一种对无处不在的“喀嚓”声的对抗:“我们身边的人文活动与自然景色丰富多彩,瞬息万变,照相机和手机拍摄无以传达其生机与氛围。而速写是捕获形神的简洁手段,现代绘画应尽量摆脱照相机,复归我们眼睛的视觉方式。”


    这些速写也打动了他的老师和忘年交——国内很受尊崇的全山石、靳尚谊、詹建俊、舒传曦等老艺术家们。和曹意强情同父子的全山石教授鼓励他,一定要做个小展览。


    最后精选的六十余幅画,正是全山石、靳尚谊、舒传曦教授从两百多幅画里遴选出来的。


    老先生们给予了展览很高的赞誉,靳尚谊先生说:“曹意强的速写跟以往国内所见的都不同,可以说是油画里的速写,寥寥几根线和简练的明暗表现出形体结构,生动有趣,有大师风范。”


    而詹建俊先生说:“曹意强的速写用笔简练、文静,但传达出人物的生命神态,有种特别气质,有大师风范,风景速写也有这种意味。”


    Q:为什么三十年后,您产生了如此强烈的绘画冲动?


    A:之所以重拾画笔,并不是想通过所谓绘画促进理论研究,而是完全作为一种热爱,是一种将生活艺术化的激情。

    艺术能够提供给人对世界的敏感性。我们做的一切都要艺术化,这是庄子思想的体现,也是林风眠先生的观点。

    另外,这和我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有关——艺术与智性。

    艺术在给予我们审美愉悦的同时是如何磨砺我们的敏感性,塑造我们的思维模式,改变我们观看世界的方式的?


    Q:在您的很多演讲和著作中,都在强调“艺术观念”和“艺术思维”,但这些东西在常人看来是深不可测或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如何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您的艺术观念和对艺术思维本质的认识?它与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内在联系体现在什么地方?


    A:艺术关乎体验而非言词解说。艺术的体验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的品质来源于对艺术的理解而非物质的豪华。

    艺术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我有空时随便采些野花草,插在杯中,而插花插草本身即是艺术的训练,插完后我花十分钟时间用彩笔写生,留下其影迹。艺术即生活,生活即艺术。艺术不但增加我们的快乐指数,更重要的是于快乐中不知不觉磨砺了我们的敏感性或感受力,以及把握事物品质的能力。

    所以,绘画是我们对于生命的审美体验,而这种审美经验也是我们理解世界的行动方式,它将我们的心灵与身体、智力与直觉调节到和谐的程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