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同名个展即将开幕

中国美术报网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7-11-30

2网站用横.jpg

由合美术馆、中电光谷主办,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协办,冯博一、王晓松策划的艺术家徐冰的同名个展“徐冰”,将于2017年12月1日(星期五)在武汉合美术馆开幕。

30多年来,徐冰多媒介的创作在几个不同的线索上交叉进行,其作品在数量、类型上都蔚为可观,且由于其艺术表达的清晰性和明确的针对性而在世界当代艺术中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也在不同层面上影响着中国当代艺术整体面貌的构成。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这是国内第一次较为完整、集中地呈现徐冰艺术的展览,却并不是简单地回顾或总结,而是通过作品来展现徐冰的艺术方法和他之所以保持不断思考的动因所在。

魔毯.jpg

魔毯

从展品情况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首先是包括《五个复数系列》《鬼打墙》、“文字系列”(《天书》《英文方块字》《文字写生》《地书》《木林森计划》等)、“动物系列”(《一个转化案例的研究》、“蚕”系列等)、《烟草计划》、《何处惹尘埃》、“背后的故事”系列、《芥子园山水卷》《汉字的性格》《蜻蜓之眼》在内,形态完整、体大虑周且已经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作品(亦有为数不少的草图草稿、方案计划与之具体对应展出);其次,在徐冰的艺术地图上、在上述普遍被视为具有典型“徐冰”特征的作品之间,还“隐藏”着的许多未完成的、仍在探索中的实验状态的“作品”——有些很难归入一般“艺术”甚至“设计”的范畴,发明创造的色彩更强烈。但这些“断片”,却为人们留下了追寻徐冰创造力的草蛇灰线。展览提供的徐冰的艺术在不同领域的延伸和应用案例,则体现了他所追求和倡导的艺术应有的社会实践价值。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它们中的绝大部分此前几乎从未在国内展出过,或者是作为某些代表作的“前传”或无下文的“续集”而仅是留在徐冰工作室物品清单上的一行字;第三,徐冰的艺术特别重视在不同现场和空间情境中的机智应对,在本次展览中也将根据相应的空间扩展作品,它们是此次为展览量身定制的新作。在作品展示之外,展览还以徐冰年表为主线把徐冰对自己的人生经历、艺术体验的记录和写作融入到展场之中,观众可以在与徐冰的思绪同行中进入徐冰的艺术世界。

诚然,本次展览提供了一个近距离、全方位“欣赏”徐冰作品的良机,但我们更希望展览本身能够像徐冰的艺术那样在平易近人之中给人意外的收获,带入观众从不同角度理解作为艺术家的徐冰独特的思维方式,感受他对艺术的诚实态度,以及朴素的艺术中蕴藏的无尽绵力,从他的艺术方法和他对当今世界的智性贡献之间的关联中得到某种启示。以使每一位现场观众能够在徐冰的艺术之上重新发现自我,突破自己思维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局限。

无论哪种类型的作品、无论它的之前知名度如何,它在展场都有“自己”的发生作用的理由和方式。根据对徐冰艺术思想和作品状况的判断,结合对合美术馆展出空间、建筑特征和武汉城市生活的理解,展览在调性上注重展品之间的有机性和观展时的浸入感,将展馆整体视为徐冰艺术表达的载体。展览本身所具有的“游观”体验和内部空间上的节奏感,将激发出属于现场的、不可复制的感染力。值得期待的是,我们还将一反美术馆白天开放的常态,开启“夜场”模式——不止开幕当晚,而是涵盖整个展出期间——夜游美术馆,夜观徐冰的艺术。展览方式的不同寻常,也直接呼应了徐冰一再强调的在艺术系统之外思考艺术问题的创作理念。

蚕花(绿叶).jpg

蚕花(绿叶)

美术馆还将设置文献阅读区,陈列有关徐冰的艺术展览、学术研究以及他个人写作的公开出版物,并在现场的不同空间展播此有关徐冰的纪录片、视频资料,相信不同背景和期许的观众都会找到自己走近“徐冰”的路径。同时,我们还在世界范围内邀请了多位致力于当代社会文化研究且长期关注徐冰艺术的著名学者撰写评论文章,它们作为展览文献的组成部分预计在展览结束之前正式出版。

开幕当天(12月1日),VUB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授汉斯·M·德·沃尔夫(Hans M. De Wolf)将在合美术馆中庭做题为“徐冰和马塞尔·杜尚:为人类灵魂服务的语言之中隐藏的结构”(Xu Bing and Marcel Duchamp: The Hidden Mechanics of Language in the Service of the Human Soul)的学术讲座。

展览计划持续展出到2018年5月8日,期间还将举办一系列公教活动。

策展人语

冯博一

这是迄今为止徐冰在国内举办的具有回顾性与专题性的最大规模个展。我们根据合美术馆的室内外空间,以“夜场”的形式,较全面地展示了徐冰从上世纪80年代末的《天书》到至今最新的《蜻蜓之眼》等各个阶段的主要代表作和相关的文献资料,其中还包括一些在探索中的、鲜为人知的作品。

或许我们也在询问,徐冰怎样的性格和成长经验,导致了他对当代文化的敏锐,并对旧有艺术方法的不断改变?其个人艺术工作的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为此,我们注重徐冰艺术的思想性和方法论对人们固有认知系统与思维模式的挑战;梳理徐冰这些多媒介作品形成前后和之间相互激活的联系;相对丰富、完整地反映他艺术创作多维的脉络和履迹;呈现他对历史传统、对现实文化的立场和对艺术的诚实态度。提示出徐冰如何以特有的艺术手段,具有针对性、穿透力地超越于西方化当代艺术系统的规范与限制;又如何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并获取当代社会现场的能量与灵感,以东方的智性品质转化到他的艺术实践,介入到世界当代文明的进程之中。徐冰在工作过程中深入的思考、严密的逻辑和谨细的极限方式既成就了他的作品形态,也是他个人创造性价值的体现。

整个展览仿佛是一个多棱镜,折射出徐冰艺术的许多解读空间,以及对中国,乃至国际当代艺术领域具有的启发性作用和有效性影响。我们会从徐冰作品的每一个细节中发现他对文化的独特视角和理解,然而我们又不会在每一个细节中找到简单的对抗和分裂。尽管每件作品都是独立和片段的,但通过布展空间的设置,并结合徐冰语言、标识作为导视系统,使作品在内在关联上、在展览居间中,形成了一种饶有趣味的转换感和互动体验。

徐冰简介

徐冰地书工作照,2012,摄影:薛峰) .jpg

祖籍浙江温岭,1955年生于中国重庆,长在北京。1977年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81年毕业留校任教,1987年获得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学位。1990年作为荣誉艺术家访美。2007年回国就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和纽约。作品曾在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大都会博物馆、古根海姆美术馆、华盛顿赛克勒国家美术馆、堪萨斯史宾沙艺术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西班牙索菲亚女王国家美术馆、米罗基金会美术馆、澳大利亚当代艺术博物馆、新南威尔士美术馆、加拿大国家美术馆、捷克布拉格国家美术馆及德国路维希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展出;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悉尼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约翰内斯堡双年展等国际展。

作品收录于:美国1997年版世界艺术史教科书《古今艺术》(Prentice Hall, Abrams出版社),美国及欧洲权威世界艺术史教科书《加德纳世界艺术史》。

1999年由于他的“原创性、创造能力、个人方向和对社会,尤其在版画和书法领域中作出重要贡献的能力”获得美国最重要的个人成就奖,麦克亚瑟“天才奖”(MacArthur Award)。2003年“由于对亚洲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获得第十四届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2004年获得首届威尔士国际视觉艺术奖(Artes Mundi),评委会主席奥奎(Okwui Enwezor)在授奖辞中说:“徐冰是一位能够超越文化界线,将东西方文化相互转换,用视觉语言表达他的思想和现实问题的艺术家。”2006年由于“对文字、语言和书籍睿智的使用,对版画与当代艺术这两个领域间的对话和沟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获全美版画家协会“版画艺术终身成就奖”。2010年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2015年被美国康乃尔大学授予安德鲁·迪克森·怀特教授称号,获得美国国务院颁发艺术勋章。

部分参展作品欣赏

天书.jpg

天书

空气的记忆

凤凰(白天)

凤凰夜景.jpg

凤凰(夜景)

猴子捞月.jpg

猴子捞月

触碰,非触碰.jpg

触碰,非触碰

鬼打墙.jpg

鬼打墙

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

背后的故事:秋山仙逸图.jpg

背后的故事:秋山仙逸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