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西的大家风范

李熙斌  发表时间:2017-12-11

meishubao/2017121311331238787.jpg

刘文西

每看到自己的人物画《备课》,孙国成就会想起1977年中秋节前在韶山纪念馆接待过的陕西黄土画派创始人、著名画家刘文西。

上世纪70年代初期,韶山纪念馆改馆,省内外调画家。1971年孙国成被郴州地区革委会推荐到韶山纪念馆工作,任美术组组长。从1975年至1976年,美术组邀请了中央美院的潘世勋、李骏,辽宁的吴云华、孙国岐,广州的恽圻苍、曾洪流、尚涛,湖南师大的曾晓浒等全国著名教授、画家,为韶山纪念馆美术创作。在韶山纪念馆,从1971年至1981年孙国成除了自己的美术创作外,重要的工作就是接待来韶山纪念馆的国内外著名的画家。

上世纪70年代,从长沙到韶山有专列火车。韶山火车站到韶山纪念馆有十多公里路程,要坐公共汽车。来自世界各地、全国各省市的游客众多,特别是毛泽东故居、韶山陈列馆、韶山纪念馆等主要风景区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像极了铁路春运时的旅客。刘文西从西安到长沙后,专程到湖南省博物馆找到在这里工作的中国美院前身浙江美院同班同学刘端度。刘端度热情为刘文西写了介绍信:“孙国成同志:刘文西去韶山参观学习,请你们安排好食宿,希望帮助解决困难。”刘文西怀揣介绍信风尘仆仆赶到韶山纪念馆,来找孙国成时已近中午。此时孙国成正在专心致志地创作青年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备课》人物画,没有听到刘文西接连不断的轻轻敲门声。孙国成创作感到累稍作休息,终于听到门外的敲门声,打开门一看,惊呆了:这是画坛声名赫赫的刘文西呀!

彼时刘文西看上去40多岁年纪,人矮胖,头戴布帽,身穿蓝布工作服,风尘仆仆。当时刘文西任西安美院副院长、教授,延安市挂职副市长。孙国成30多岁年纪,用现今时髦的词语形容,是刘文西的粉丝。他经常关注美术报刊、年画、印刷品中的刘文西的画作。例如,“四清”运动后期的《刘文西画册》,特别是成名代表作《毛主席和牧羊人》《东方》《祖孙四代》等作品,孙国成看后很是仰慕。刘文西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工笔重彩,到六十年代的笔墨写意;从色彩明快到水墨淋漓;从传统技法到融合中西……在孙国成眼里,刘文西犹如西安古老而又历尽沧桑的城墙一样,是一道斑驳而坚定的风景。孙国成看了介绍信后惊喜不已,伸手紧握住刘文西双手,连连说:“对不起,对不起!因为正在创作,让您久等了!”刘文西笑了笑说:“从门孔看见你在作画,不想打扰你创作,天气实在太热了,一身的臭汗,只好不断地轻轻敲门了。”孙国成渐渐平息了紧张、内疚的心情,热情地把刘文西带到了韶山宾馆3号楼住下来,并陪刘文西在餐厅吃了中饭。当天下午,孙国成陪同刘文西观看毛氏宗祠,其中有青年毛泽东和杨开慧在这里创办的农民夜校备课的说明,刘文西非常专注地观看牌子上的文字介绍,非常高兴,对孙国成说:“这个题材好,我是带着这种类型题材的创作任务专程来韶山的,看了后也有创作的激情,你已在创作《备课》,我就不画了”。

刘文西在韶山的一个星期时间里,在孙国成陪同下,游览了韶山周边的名胜,处处入画,尤其是毛泽东故居让他流连忘返。刘文西心情激动,精神振奋,掏出写生册页本和笔墨,一幅幅画,记载了他对毛泽东故居及韶山风景的真情实感。韶山之行以及陕北热土的滋养升华了刘文西,让他画出了一幅幅毛泽东在陕北的金戈铁马岁月的风姿,成为画坛的“信天游”。

孙国成在韶山纪念馆工作十年的特别经历,让他有幸接待了许多国内著名画家和大师,面对面交流,接受悉心指导,让他终身受益。1977年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在毛主席逝世一周年时向全国征稿,约200余幅毛主席题材作品入选,孙国成的《备课》在这次毛主席题材画展中入选。

meishubao/2017121311314544621.jpg

孙国成 《备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