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沈华清:《奇点艺术》:异想才能天开

沈华清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8-04-06

摘要:首次听谭力勤教授谈起奇点艺术时,大概是四年前的吉林动画学院,我们因为动画这种综合媒体而认识,巧合的是我们对于软件的偏好几乎都是小众和相似的,这或许表明脑洞中存在着类似的态度。尽管,本人对艺术的技术从没有限定性成见,但是不得不佩服谭教授用“奇点艺术”来归纳已经零星闪烁的各种艺术星光,让各种各样可能的技术支撑的艺术统合于一个物理学和数学下的一个概念——奇点,所有的技术或是科学观念都渐渐地化成天下,这也是我们先人对于“文化”一词的定义。


异想才能天开

——读《奇点艺术》有感

沈华清


首次听谭力勤教授谈起奇点艺术时,大概是四年前的吉林动画学院,我们因为动画这种综合媒体而认识,巧合的是我们对于软件的偏好几乎都是小众和相似的,这或许表明脑洞中存在着类似的态度。尽管,本人对艺术的技术从没有限定性成见,但是不得不佩服谭教授用“奇点艺术”来归纳已经零星闪烁的各种艺术星光,让各种各样可能的技术支撑的艺术统合于一个物理学和数学下的一个概念——奇点,所有的技术或是科学观念都渐渐地化成天下,这也是我们先人对于“文化”一词的定义。

人类在演变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各种概念,艺术概念也一直在演变,但是无论是何种艺术都是心灵的解放。书法一直是中国的传统,但是其深植的精神本质就是节奏变化和气韵生动,而书法的技术自早期的甲骨文字记录、到毛笔写于竹简的汉简、到酣畅于纸张的草书、再到金石铭刻的碑文和铸造。书法艺术无不受技术和载体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在《奇点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书法的新载体和纳米技术下的书法。雕塑艺术,雕和塑就是不同的技术路径,无论是3D打印或是数字建模都将给未来的雕塑艺术增加新技术可能。随着互联网的时代到来,信息已经融合了知识库,同时破除了知识垄断的壁垒,科学和专业是建立在分类和分科的概念下发展起来的,但是技术将打破这种分科和分类,科系就不再存有,这应该是人类知识传播史的奇点,才有了当下技术创新不断涌现的现象。当技术在功能上有了成熟度,人类往往就不满足于物欲功利,总有些人出现异想涌动,“游于艺”就是一种技术应用后的拐点,或者就是分叉点。于知识而言,奇点就是技术、传播、知识技术快速融合成艺术的迸发。各科各业的技术分叉必然化解我们这些学习、娱乐、工作、生活的技术壁垒,不断细化必将填平了艺术、技术、科学、观念、生活之间概念的沟壑。贯穿其中的是法无定法,法只是我们人类的技术工具,寻找解决生活和精神的工具。奇点艺术为新的人类打开了可以传情达意的新途径,当人类还处于懵懂初期,人只能用声音来传递我们的意,当我们发明了工具后,采用了图来传播,当创造了文字后,我们用文字来传播我们的意图,奇点艺术使得我们融合这些技术,创造“已有”和“无有”,乃至于四维和超维度的方式呈现一个人内心的思想。技术正是开始进入到了利用人的好奇心和传播力来快速实现技术嫁接和传播的时代,技术工具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人类自身的“技术”或许就是剩下智慧和理念。

meishubao/201804061111044030.jpg

meishubao/201804061111222624.jpg

然而,如何在这个奇点时代来临之时做好自身观念态度的准备?这才是去阅读《奇点艺术》的重点。也许你读到的是各种技术的另类呈现,也许你读到的是旧艺术的新面貌,也许你读到的是自己的迷惑不解,但是即使这样,也会激发你的新思考。我想只是读到这些是不够的,如果你仍然处于所谓的艺术家自身“孤芳自赏”的巢穴之中,你就难以理解艺术的精神在于探索,通过探索技与艺的组合和融合,探索的是你对自己观念和局限的挑战,这种挑战是人类的精神实质。

奇点在物理学和数学领域上的定义在于独特的节点,类似黑洞的融化,类似爆发的宇宙的初点,有如道家思维中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奇变。对艺术而言,奇点是打破惯常思维的一种存在,就如道家思想所说的,回到一种混沌初开状态,亦如释家的空相,空即是色,色即是色,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奇点艺术的形态在于要有清虚的自我,才有妙有的色相,百技众艺皆道体。当客观的技术已然进入奇点状态,人类必须要有这样的物我两忘的状态去接纳,去思考,去探索。这种探索,也必然结合我们大脑中观念的虚和技术的实,如果没有我们精神深处虚的部分,也不去探索和了解技术上实的部分,那么,你就难以创造出奇点艺术。未来的艺术家,必然要有新技术革新的意识,不是唯传统,也不是说要鄙视传统,而是如何嫁接各种艺术、技术、生活空间等要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