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倩|女性艺术家:差异的可能性

冯倩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9-03-13

meishubao/2019031312342942158.jpg

艺术家有必要强调性别么?

过去,很多艺术家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您作为女性艺术家,是如何看待……”由此看来,“女性艺术家”已经成为绕不过的一个话题。

确实,”女性艺术家”已经是一个很常见的名词,从字面上来看,它与“艺术家”的唯一不同仅限于强调性别。纵观中国美术发展史不难发现,长期的封建思想促使女性艺术家在很长时间都是被忽略的群体,直到20世纪伊始,女性独立思想业已形成,诸如潘玉良、关紫兰等女性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发声,从而影响到艺术界,但是大众对女性艺术家的身份持有好奇、怀疑的态度。随着时代的进步,大众对女性艺术家的认知也慢慢转变。

现在,女性艺术家在艺术家行列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至今仍保留“女性艺术家”的称号,不是简单的对性别的强调或是对艺术家进行分类。女性艺术家的自身经验使得她们的创作视角和观念与男性艺术家有些许差异。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女性艺术家的创作视角和艺术观点创造了更多“差异的可能性”。

u=129935077,291511327&fm=214&gp=0.jpg

喻红《目击成长》系列之一

闫平《母与子》

卡萨特《洗澡》

在绘画领域,不论是喻红的《目击成长》系列,还是闫平的作品《母与子》、卡萨特的作品《洗澡》,她们都以自己的生命情感体验作为绘画题材之一,她们用现实的影子描绘出更为感性的画面,她们用大胆的色彩、丰富多样化的材料拉近作品与观者的空间阻隔,将情感更直接的铺陈开来,色彩和造型交织在画面中传达着女性特有的艺术语言,但是这也仅仅是她们中的一部分。

除了绘画这种表现形式,更多的艺术形式也不乏女性艺术家的作品,艺术家沈远的作品《白费口舌》将移民后身份和语言的改变、文化差异的不同带入作品中,随着“舌头”的融化,锋利的刀逐渐显露出来,对立且融合都在作品中展现。2005年,艺术家安晓彤创作的《旅行的味道》在巴黎展出,她将各种口味的点心拼成一幅地图,并将在每一城市获得不同的味觉作为创作主题,观者可以对糕点进行品尝,这也让观者产生了“旅行的味道”。是的,女性艺术家更为感性、对色彩更为敏感且擅长用艺术表达情感,这些似乎成为了她们的标签。实际上,她们在表达宏大的叙事和理性的思考也毫不逊色。

在艺术家林天苗的作品《我的花园》中,观者很容易将色彩的碰撞和声音的结合带来的视听冲击力放到第一位,其实,在这一大体量的作品背后蕴藏的是更为理性的思考包括人、自然、环境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另一位艺术家尹秀珍曾在展厅中悬挂由500双旧鞋子组成的作品《行思》,每一双鞋都有一个故事,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变化都展现在这庞大的“鞋海”中和穿梭在作品的人群中。墨西哥艺术家弗里达曾说:“我画我自己的现实”。每一个艺术家的生活环境不同,创作的思维方式也不相同,女性是其中很特殊的一部分么?用色大胆、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家并不只有女性艺术家。同样,擅长描绘叙事性画面的艺术家也不是男性艺术家特有的表现方式。

meishubao/2019031312435949843.jpg

弗里达《两人自己》

再回到我们所探讨的话题,艺术家有必要强调性别么?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定义“艺术家”的根本依据是他们创造的艺术本身。男性或者女性又怎样呢,艺术家并没有性别界限。■

meishubao/2019031312344067623.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