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晶宫到设计周——从伦敦设计节看设计展(节)发展背后的动态战略思考

姚之洁  来源:《中国美术报》第42期 发表时间:2016-11-02

摘要:【编者按】当下,各种国际设 计展(节)层出不穷、精彩纷呈,并 以各种方式和途径影响着当代设计 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面对诸多成 功的设计展会,我们需要冷静思考: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设计展的 发展之路究竟该通往何处?有了精 彩的开始,如何逐渐形成符合中国设 计和文化产业市场发展现状,并具有 学术特色的设计展(节)?如何建立 设计年展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运行模 式?对于这些命题的回应,相信从国 际设计展(节)的成功案例入手进行 剖析将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9月的伦敦分外热闹。短短的一个月里,从伦敦时装周,到伦敦建筑开放日(OpenHouse),再到伦敦设计节(LondonDesignFestival),伦敦以开放的、包容的文化氛围,为来自全世界的设计界人士提供了广阔的舞台。9月的伦敦是汇聚的、互通的,想来英国对于这样的心态并不陌生,正是本着这种锐意创新的心态,才能在1850年开创“世界博览会”的先河。虽然水晶宫已不复存在,但是上世纪后期派生出来的对于设计产业、创意产业新的诠释和理解,依旧令英国展现着这种传统带来的影响力。

402008-svetik.jpg



2016伦敦设计节期间在V&A博物馆展出的本杰明·休伯特装置作品《箔片》.jpg

2016伦敦设计节期间在V&A博物馆展出的本杰明·休伯特装置作品《箔片》


2016伦敦设计节期间在V&A博物馆展出的马修·雷汉尼尔装置作品《液体大理石》.jpg

2016伦敦设计节期间在V&A博物馆展出的马修·雷汉尼尔装置作品《液体大理石》

 

打造设计活动的独特姿态

约翰·佐雷尔(JohnSorrell)爵士和本·埃文斯(BenEvans)最早提出了在伦敦创办设计节的构想。他们的理念是在伦敦已有的设计活动基础上,创造一个年度的活动以提升城市的创造力,将活动打造成一个能够汇集城市的设计师、理论家、零售商和教育工作者的设计盛会。酝酿多年以后,伦敦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设计节日——伦敦设计节。伦敦设计节的首次亮相是在2003325日,作为一个盛大的展会,来自设计界、教育界、政府和其他机构、团体的相关人士齐聚一堂,展示了各种形式的先锋设计作品,令设计节成为了文化和商业的综合体。虽然没有米兰设计节那样悠久的历史,伦敦设计节却逐渐展现出了其特有的“姿态”。伦敦设计节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年度设计事件之一。在超过9天的活动中,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包含各种设计门类的数百家设计机构,期间组织共超过300场活动,展览遍布整个伦敦。展会与活动的范畴,囊括了从国际性设计展览到贸易活动,从静态的标志性装置到大量的讲演和学术研讨会,从产品的发布到各色开幕式、招待会和主题聚会,这些活动大多数都是免费的,来访者可以随时参与其中。这些多形式、宽领域、高品质的活动和展会从多个方面体现着伦敦的城市活力。


London Design Fair入口.JPG

London Design Fair入口

要分析和研究伦敦设计节,就必须先理解英国人酝酿这一活动的立场以及所处的语境和土壤,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英国人对于设计产业的独特理解。“创意”与“创新”的概念深刻地渗透进了英国设计界,设计师不再急功近利,而是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关于设计的反思与讨论。有时我们不免要佩服英国人面对“设计”这一话题时的勇敢,因为针对这样一个以市场性为导向的专业领域,英国人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当下的市场需求,也包括未来的市场走向。正是出于这样的“野心”,英国的设计师和受众都开始用热情的、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回应有关设计的各种问题,政府及其他机构都对设计抱有正确的认知和合理的期待,这正是成就伦敦设计节的重要因素。

“创意产业”的概念首先在英国提出,进而发展出一条具有英国特色的路径,创意产业与设计产业的关系也是造就伦敦设计节的潜在因素。在英国2010年颁布的创意产业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英国政府对于创意产业和设计产业发展问题的立场。他们关注的是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设计产业和创意经济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协作。例如他们会寻找通路和平台,让设计师认识到与国会和政府合作的价值,以及如何具体地展开合作。同时,也需要让政府和决策者认识到,来自于设计师的帮助对他们解决各种新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上世纪90年代中期,英国国会设计创意协会(Associated ParliamentaryGroupfor Design and  Innovation,简称APGDI)成立的时候,英国设计界还在困扰如何得到社会和政府的重视,更没有信心把设计产业设想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APGDI从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令设计产业与社会及政府间的对话变得更加通畅。现在,设计产业正越来越多地通过产业与政府间的合作影响政策和经济的发展。

尽管诸如APGDI这样的专业机构对促进设计与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但是它所针对的对象还是具体的、向内的、狭义的。而要实现设计产业与创意产业间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相关政策和经济的运作,仅依靠这样具体、专业的机构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营造更为广阔的市场环境、更开放的专业平台,需要设计产业与创意产业的受众市场间实现更广泛的、外向的、开放式的对话,伦敦设计节适时地回应这样的一种需求。设计节所针对的对象和受众有丰富的层次,从设计专业人士到一般大众,从政府机构到产品制造和销售企业,涵盖了与设计和创意产业关联的方方面面的群体,这样的对话平台无疑是多元、开放且有效的。


Design Junction 入口.JPG

Design Junction 入口


一座城市有关设计的战略思考

回顾伦敦设计节,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设计节在规模上的增长和数据上的变化,还有作为一个国际性的设计活动是如何经历一个个阶段性的转折,从而达到从核心策划观念到运营方式上的成熟局面。2003年起步时,伦敦设计节仅仅将打造小型设计活动作为预期和目标,无论是参与的团体、受众的定位,还是活动及展览所采用的形式、针对的话题都有局限性。2004年至2005年间,活动在规模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也为设计节在理念和定位的拓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于是,伦敦设计节开始趋向国际化、全民化、多元化,同时逐渐在策划理念上显现出对于设计问题的思考,以及其独特的立场和观点。2007年对于伦敦设计节来说实现了姿态上的转变,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设计活动,有别于国际上任何一个大型的设计节,它在包容各种展示形式与活动目的的同时,选择使用一种在公共空间里呈现的语言,宣示其每一年对于设计的不同主张和态度。2008年,设计节敏锐的将国际经济大背景与设计产业对应起来,构建了一个具有针对性的对话平台,高屋建瓴式的为打造健康的产业环境进行了切实工作,设计节由此展现了它深入产业、直接作用于产业核心的动机和愿景,彰显出其他设计周无法企及的野心。2009年,伦敦设计节再一次打破了传统意义上设计节的各种限制,开始尝试一种新的合作方式。通过将博物馆体系和设计节对接,实现了学科间的交叉与互通,V&A博物馆至此也加入到了伦敦设计节的阵营。这种合作不仅是两个平台的对接,更体现了两个体系的自我突破和对设计的崭新态度。纵观设计节的演化过程,可见它背后从社会观念、文化语境延展到设计产业形态,乃至于整个城市相关的战略思考:

1.每一届设计节是对一个设计话题的思考与回应

每一届设计节都是由组委会策划的大型委托项目,这是窥见该年度设计理念及趋势的最好媒介。它表达一种态度,一种如何让设计和创意文化以尽可能平和的姿态接近大众的诉求,它在叙述一种关于设计命题的语言。笔者认为,我们很难从正面给设计下定义,但可以慢慢地体会是什么令设计有别于艺术。设计节的每一次亮相,都在试图通过它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不断地提醒我们设计与哪些内容相关。伦敦设计节不同于其他设计节,它更提倡宽容和开放性,令我们每一次都在期待更多不可能中的可能。


Design Junction展场2.JPG

Design Junction展场

2.在传统中寻求思想的着陆点

2009年开始,伦敦设计节和世界顶级设计博物馆V&A形成了合作,2011年时V&A成为了伦敦设计节的信息集成中心。

当前设计展会越来越多地关注设计本身和社会变革的问题,设计节和博物馆的关系已经引发了一定的争论与思考,并从中衍生出两个探讨的方向:一个方向是博物馆—设计节。博物馆该如何有效地作为社会变革的中间介质发挥作用?博物馆将通过何种特殊的方式来展示、收藏、梳理设计的成果,并且与各类受众交流设计的价值?21世纪的博物馆该是什么样子的?这些问题都在提醒未来博物馆面对设计话题时可能遇到的不同立场,这也是V&A作为世界一流的设计博物馆不可回避的话题。这是关于博物馆新的思考,而解决这种问题的方式未必仅仅局限于博物馆内部,可以通过与来自外围的力量进行协作,进而形成一种新的平台和模式。另一个方向是设计节—博物馆。设计节通过博物馆寻找到了回归的稳定感和归宿感。从品牌效应上讲,两者的结合是打造设计品牌的成功案例,实现了名誉上的双赢和实际效果上的互利。

3.探索健康产业环境的形成

伦敦设计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单单是关注设计行业内部的问题,同时也考虑到了设计行业所处的整体环境。伦敦设计节借助自己特有的模式,综合时代、市场和社会等因素,对设计产业环境进行讨论和探索,并通过实验尝试各种理想模式,进而形成更为健康的产业环境。设计节所提供的不仅是设计交易和交流的平台,更是在营造针对整个设计产业在特定时间、面对特定社会环境所需要的产业环境。

虽然这样的硬件环境只能在设计周期间持续一周左右的时间,但在大环境中综合各种考量因素,设计节期间积聚的能量却能够在未来一年时间里逐渐释放,因而受到了产业界的广泛关注。例如2008年伦敦设计节期间,全球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从而引发的全球产业环境的改变,并影响到设计产业的生存状态,设计节随即对这一态势作出了宏观回应,并在当届设计节中设立了设计贸易和市场经济相关的平台,以期望对设计产业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4.设计节不仅关于设计,也关乎一座城市的发展

设计节的个性源于一座城市的性格和定位,上述的任何一项伦敦设计节的理念都离不“伦敦”这座城市的个性和身份,设计节正在推动着城市从形态到内涵的演变和更新。

设计师街区(Designers Block,简称DB)是伦敦设计周的创始伙伴。不同于一般的设计商业展览,它是伦敦设计周的元老且独具实验性的展览。其创始人皮尔斯·罗伯茨(PiersRoberts)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和创办设计节,这是很有趣的现象。我们现在考虑的不是创造设计的贸易展,而是让设计走出展馆进入到城市。”DB常常在城市中选择被废弃的或不被注意的建筑空间作为展览场地,通过展览和活动对其进行基本功能的改造,并赋予该场所文化层面的价值。展览活动结束后,该场所往往会成为伦敦文化地标性的空间。例如位于东伦敦地区著名的创意大楼“TeaBuilding”等。DB通过设计展览的方式,对一个城市文化地标空间的营造和推广起到了切实的作用,这无疑是设计节能够推动城市发展和更新的实证。


Designers Block 展场.JPG

Designers Block 展场

■(本文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