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凌】《婆罗花蔓——陈绶祥学生随师文集》序

张晓凌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发表时间:2019-07-05

张晓凌2.jpg

张晓凌

1956年10月生于安徽。1979年毕业于安徽阜阳师范学院艺术系。1988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硕士学位,1991年获博士学位,导师为著名学者王朝闻、刘纲纪。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艺术研究生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报》社长兼总编;现任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


有两年未见绶祥师了,只是在朋友的微信中略知其消息一二。说来有趣,与绶祥师的相识,不是于课堂之上,而是在入厕之间。30多年前,在研究院听中国美学史课,课间休息入厕时偶遇绶祥师,得知我们课程的内容,他轻蔑地一笑:“中国只有文论、诗论、乐论、画论,哪里有什么美学?”此论颇惊世骇俗,引发了我和几位同学与绶祥师的激辩——史称“入厕之辩”。一晃30多年过去了,绶祥师嬉笑怒骂兼具的表情、强词夺理的才能,以及口不择言的锐气,依然清晰可见。或许出于惩戒的想法,绶祥师在期末考试时,出了一道缺字画论题,让我们填写其中的缺字,并标点、翻译。此题所引起的“公愤”可想而知,不过,惧于绶祥师的权威性,大伙儿只好胡乱做完,至于成绩,随它去吧!

image.png

陈绶祥 岁月图 纸本水墨 68cm×45cm 2008年

我与绶祥师的交往,多在师友之间。辈分上没大没小,言语上口无遮拦。不过,在学术上,绶祥师在我心目中是至尊的,理由不言自明:且不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内,即便放眼学术界,能超然于理工、人文、美术、戏曲、音乐、舞蹈、考古等诸学科之上,且自成一体者;能发洞彻古今之宏论睿思者;能以机锋犀利的滔滔口才而纵横于学术江湖者,仅王朝闻、陈绶祥两人而已。在我印象中,朝闻先生谈艺术史、诗论、画论、民间艺术、戏曲和舞蹈时,其中的难题只有绶祥师接得住。学养丰厚、思维玲珑、强识博记、腹笥丰盈,是绶祥师自我塑造出的标准形象,也是他留给后学的最深刻的印象。为展示绶祥师的诸方面成就,中国美术馆将于今年7月举办“大隐拈花展”——“大隐”是绶祥师的名号,亦可描述他的行迹:所谓“大隐”,并非仅指隐于庙堂之谓,亦指他放浪的行迹:时隐时不隐。作为这次展览的环节之一,由绶祥师学生们编撰的《婆罗花蔓——陈绶祥学生随师文集》即时出版;同时还有一喜:《走进大隐》纪录片及同名专著,也分别在录制与撰写中。

meishubao/2019070512385292105.png

陈绶祥花王书画本是多情物 纸本水墨 33cm×33cm 2011年

我深以为,学生们的举动既是神圣的,也是幸福的。从文化积累、传承上讲,后辈学生以集腋成裘之功,为当代文化建设提供资源,为后世留下生动、鲜活的文献,善莫大焉;从师承上讲,学生们记录、释读老师的言行、思想,不仅弘扬了传统的学术方式,而且从中能感受到巨大的精神慰藉与幸福感——这种感受,我在主编王朝闻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高山仰止》时,就曾获得过。从这层意思上讲,《婆罗花蔓——陈绶祥学生随师文集》的编纂出版,实为学术界尊师重道的典范。

image.png

陈绶祥爱犬图 纸本水墨 68cm×45cm 2000年

《婆罗花蔓——陈绶祥学生随师文集》裒辑了绶祥师的博士、硕士、访问学者以及名家班学生等21人的各类文章。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为《随师心路》,下卷为《砚田点滴》。《随师心路》主要汇编了学生们跟随绶祥师学习过程中的课程安排、课堂记录、学习笔记、课后体会等,较为详尽地记录了师生之间教学交往的趣事以及诸多细节,从不同角度描绘了绶祥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情景,以及他幽默风趣的性格与教学特色;同时,也记录了学生们随师学习的心灵感悟与创作情景。这些文章主要包括:第一届名家班朱新建、李老十的评论文章;第二届名家班王春江、李鸿照、伍小东、杨仲全、张宪平等人关于绶祥师教学的回忆;第三届名家班、访问学者张伟民、解安宁、李祖旺以及博士、硕士研究生李永林、赵权利、董立军、周进生、王国仕、凌晨等人的随师笔记。文章吉光片羽,弥足珍贵,通过这些饱含真情的文字,可以略窥绶祥师当年教学的鸿儒气象与高雅情怀。《砚田点滴》则主要辑录了学生们所著的学术论文,其中包括:第二届名家班扬子江、赵亭人关于绘画创作的评论文章;博士研究生周宗亚关于儒、道思想与山水画关系的研究文章;学生马伟、鲁强等人关于书法与鉴赏的文章等。这些文章,虽为学生所著,却从一个侧面映射出绶祥师在学术上的灵思妙想。

image.png

陈绶祥敝履图 纸本水墨 180cm×48cm 1994年

虽隐逸数年,绶祥师却始终是一个话题。学子们记录、释读的丰富,源于绶祥师人生与学术、创作的多姿多彩。从引领“新文人画”思潮的登高一呼,到笔墨实践的沉潜式修炼;从撰写高头论著《中国美术史·魏晋卷》的宏阔之论,到批评专著《文心万象》的诛心之言;从跨学科探索的致广大,到专治一学的尽精微;从广纳天下英才的“名家班”教学,到四处游走的思想播布,绶祥师之丰颐,之沉厚,之广博,在本书中得以集中地呈现。尤为珍贵的是,在本书中,绶祥师从艺、教学、执教的细节与诸多点滴,尚属首次披露。总之,通读全书,可以感受到,从字里行间走出的既是一个有着文化立场、禅学思辨、充满学术理性的知识分子,也是一个时而金刚怒目式的批判者;既是一个随性、浪漫、感性至上的艺术家,也是一个圆融、幽默、可亲的师长。不同侧面闪烁出的人性与智慧之光,让陈绶祥三个字有一种族徽般的神性与温暖。

image.png

儿时备餐图 纸本水墨 68cm×45cm 2009年

最后,说明一下,《婆罗花蔓——陈绶祥学生随师文集》题名中的“婆罗花”,又名优昙婆罗花,是传说中的生长于仙界之花。据佛经记载,佛祖拈花,迦叶会心微笑,佛祖所拈之花即为婆罗花。绶祥师善禅风机辩,其学术思想已然会通于“拈花一笑”的禅意境界,已通达于生命之自在,精神之自由。宋杨亿《<景德传灯录>序》谓:“机缘交激,若拄于箭锋;智藏发光,旁资于鞭影。”相信该书的付梓出版,必将智藏发光,启导后学,嘉惠学林。

是为序。■

2019.5.23

相关文章